APP下载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差异分析

2019-04-25罗煜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
关键词:印戒黏液腺癌

罗煜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四川 雅安 6251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肿瘤的疾病谱也发生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居消化道癌的第3位,病死率高居第2位。结直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为其中较少的病理类型[1],在最新的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被定义为一种特殊分型。由于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为罕见,对其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相关研究根据同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大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0.7%~3.8%。有学者收集2015年—2018年之间2128例结直肠腺癌,其中印戒细胞癌占1.7%,黏液腺癌占2.2%[2]。还有研究指出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差较大[3],为此本文拟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30例印戒细胞癌组和30例黏液腺癌组。印戒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28±14.93岁。黏液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93±15.2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手术同时有明确病理资料,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伴其他病理类型分化组织者。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入院开始至患者出院所有资料,采用门诊就诊、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

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对比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肿瘤确诊位置、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对比

2.2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率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6.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7年全美国有超过10万例结肠癌患者,每年新发患者达到50290例,2017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一组数据指出与2006年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提升3.1倍[4],结直肠癌患者高达89.7万人,仅次于肺癌之后。目前在我国,受医疗条件的限制,使得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造成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5]。

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众多研究指出不同的病理类型对于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可以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梭形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6]。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作为独特的病理分型,相关研究指出排除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下,肿瘤长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等方面上,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病理类型肿瘤均有不同,从而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也是相关研究的重点,而且到目前为止,由于其病例数量较少,相关研究也较少[7],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还没有特异的标准治疗方案。基于上述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指导临床医生对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8]。

本次发现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肿瘤确诊位置、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有着独特的细胞病理学特征。黏液腺癌是一种含大量黏液的腺癌,肿瘤的黏液成分超过50%[9],主要为细胞外黏液;印戒细胞是结肠直肠癌的罕见类型,镜下可见大量黏液分泌,黏液盈于胞内、细胞核移位成印戒样,占肿瘤的50%以上。相关研究认为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40岁的患者显著高于黏液腺癌。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好发于青壮年,部位常位于直肠,由于印戒细胞癌钙蛋白等表达下降,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更高,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有便血、肠梗阻、腹痛、腹部肿块等。因此其早期诊断率较低,这就造成手术根治的机会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诊断的金标准。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印戒细胞癌发生在右半结肠和直肠的比例较高。患者的年龄越小,印戒细胞癌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机率越高[10]。此外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要高于普通腺癌,通过回顾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印戒细胞癌确诊时,部分患者发现肿瘤已经转移至腹膜、肝、肺、骨、卵巢等部位。其比例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还有研究指出卵巢转移也是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一个临床特征。总而言之,预后较差是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一个特点,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45个月。

1923年,黏液腺癌的概念首次被国外学者提出,通过病理观察,主要以细胞形态以细胞间质中存在大量癌细胞分泌黏蛋白,细胞外存在黏液湖为主要特征。结直肠黏液腺癌肠壁增厚的更明显[4],呈不均匀的偏心状的增厚,平均的厚度大于2cm,纵向浸润沿着肠管浸润的长度较普通腺癌较长,较印戒细胞癌有更高的钙化几率。黏液或印戒细胞癌、Ⅱ期或Ⅲ肿瘤为主。考虑到印戒细胞癌早期转移率更高,因此1年、3年和5年生存率也比黏液腺癌的更差。本次研究对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与非黏液腺癌组相比,黏液腺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主要是因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肿瘤生长快,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较高。有学者分析30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发病部位多位于升结肠及直肠,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肿瘤对肠管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均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性,分析两种肿瘤疾病的病理特征,有利于了解肿瘤的特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医疗信息。

猜你喜欢

印戒黏液腺癌
18F-FDG PET/CT对不同印戒细胞成分胃癌的诊断价值
发生于胃和结直肠的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部位的转移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的研究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更正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