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昔日泉州之“红都”今日鲤城“后花园”

2019-04-25郑亚鸿

红土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展示馆农家乐泉州

◎郑亚鸿

早就听说泉州市郊有个龙岭村,被称为鲤城区的“后花园”,并因红色收藏而闻名。不久前,我终于来到龙岭村。

龙岭村,一个位于泉州市紫帽山东麓的传统村落(现改为社区),属鲤城区,距离泉州市区仅5公里。龙岭始建于唐朝,人口不到900人,原名龙头岭,因紫帽山东北有一山岭向东南蜿蜒而下,像条巨龙翔游上山到此回首,所以得名龙首山,俗称龙头岭。这里曾是泉州的“红都”,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龙岭是中共在泉州的机关所在地和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的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紫帽区工委旧址。“红都”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地处晋江、南安和原泉州(现鲤城区)交界处,属“三不管”地带。

走进龙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新盖的楼房,楼前停放着小车;整洁的村路,见不到一点垃圾;还有通常只有城市才有的公园、喷水池。站在龙岭高处俯瞰,整个村庄被成片成簇的红花绿树环绕,难怪人们把它称为鲤城新区的“后花园”。而在“龙岭革命纪念馆”“龙岭红色藏品展示馆”里,则让人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

过去的龙岭可不是这般模样。作为鲤城区唯一的山区村,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有一段时期龙岭村十分冷清,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甚至举家搬离。

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贡献,理应过上幸福生活。为此,鲤城区成立了加快龙岭革命基点村发展领导小组,确定“红色旅游、绿色享受”的发展思路,帮助龙岭村发展。龙岭村利用山区生态优势,植树种果,种植龙眼、番石榴、杨梅等。以前,社区居财收入就靠一个移动发射塔的租金,每年只有7000元。现在,社区居财收入有几十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至少在1.8万元以上。社区还以项目运作促进经济创收,已有紫帽山庄农业观光生态园、龙岭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园、龙岭休闲度假园三个项目在社区落地。社区通过土地流转,用500亩土地入股紫帽山庄,群众增收2500万元。

同时,龙岭村深入挖掘红色遗迹、红色资源,建立起“红色藏品展示馆”“龙岭革命纪念馆”,串连中共紫帽区工委旧址、闽中游击队集结训练基地等,借此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龙岭红色藏品展示馆”共收藏毛主席像章、瓷器、漆器、摆件等四个系列近3000件展品;“龙岭革命纪念馆”则展出革命斗争时期的文物和图片。龙岭,已成为鲤城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从山底直通龙岭,一改以往的泥泞小道,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05年,龙岭开通了便民专线公交,公交车开到家门口。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展,龙岭成了鲤城区江南街道的一个社区。2009年,龙岭社区基本实现通电、通邮、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公交车和通有线电视等“六通”,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龙岭容貌焕然一新。

龙岭有许多富于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部分古民居进行改造、改建,以保持其传统特色,有的用来经营农家餐馆。社区鼓励、指导居民开办“农家乐”餐馆,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目前,社区有5家“农家乐”餐馆在营业。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焖鹅肉、炖猪蹄、农家时蔬……每天都有人订餐。“农家乐”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给居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了销路。

如今,龙岭凭着原始的闽南村落、光荣的革命老区名望,绚丽的紫帽风光,成为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游的好去处。龙岭先后获得“全国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社区”“第二批泉州市美丽乡村”等荣誉。

乡村巨变,外出务工的人纷纷回来发展,搬离的龙岭人也陆续回迁。每逢周末,很多来自泉州城区、晋江、南安等地的游客到龙岭参观红色遗迹、红色藏品,摘采原生态水果,品尝农家美食。2002年以来,已有省市机关单位、各大中专院校、市区中小学校、非公企业组织、民间团体、民主党派、国内外文化交流团体等30万人次到龙岭参观学习。

猜你喜欢

展示馆农家乐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农家乐
Shake It Up:Brandish the Florid 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