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oric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散光程度的影响

2019-04-25张玉蓉陆嵘梅王卫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散光晶状体晶体

张 宇,张玉蓉,陆嵘梅,王卫星

(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白内障(cataract)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老化、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中毒、辐射、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减退,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白内障患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但仍有部分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不理想,这可能与患眼术后发生散光相关。Toric人工晶体是在对人体角膜曲率准确测量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角膜散光,使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在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的同时矫正散光。本研究探讨Toric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散光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196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将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101例,其中男54例,女47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患者有95例,其中男49例,女46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9.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白内障;(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入院后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3)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4)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之前有角膜或眼前段手术、角膜病变、葡萄膜炎、青光眼、眼外伤、角膜不规则散光者;(2)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患有相关恶性肿瘤者,可能对患者治疗具有影响者。(4)依从性差,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坐于裂隙灯前,并且用记号笔在角膜缘做一对标记,其中观察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Toric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在02:00 位置角膜缘行侧切口,切口长度为 1 mm,在前房内部注入黏弹剂,在颞上或鼻上 10:30 角膜缘内1 mm 的位置行主切口,其切口长度为 3.0 mm,连续环形撕囊,其直径控制在 5 mm 左右,水分离及水分层,在侧切口伸入劈核器,主切口进入超乳针头,采用拦截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将核吸除干净。残余皮质采用 I/A 彻底清除。再次注入黏弹剂,在囊袋内置入后房型用人工晶状体推注器在囊袋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顺时针旋转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至距预定轴向约20°位置,将前房黏弹剂吸除干净,再次顺时针调整将散光晶体上的标记与角膜缘标记重合,手术完成,手术完成后,在结膜囊内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术眼包扎1天后,采用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

对照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球面晶体植入,两组手术方式基本相同,在晶体植入时,对照组选择球面晶体。

1.3观察指标 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2周和3周时,采用标准视力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患眼视力情况以及散光程度,并且分别记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 两组患者的患眼视力在手术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起患眼的视力高于术前(P<0.05),手术后l周、2周、3周时,观察组的患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情况 两组患者的患眼散光程度在手术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起患眼散光程度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起患眼散光程度低于术前(P<0.05),手术后l周、2周、3周时,观察组的患眼散光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情况比较(d)

3 讨论

研究表明,白内障在致盲的原因中居首位,可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白内障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恢复视力水平[2]。当前手术仍然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白内障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时,仍然存在不少的弊端[3]。Toric人工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人工晶体,针对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设计的屈光型人工晶状体[4]。其矫正散光的柱镜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结合,相容性良好,能够在治疗白内障提高视力的同时可以矫正散光,目前被认为是各种矫正白内障患者视力和散光程度的方法中最稳定的[5]。临床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进行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患眼视力和散光程度在手术治疗前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手术后l周、2周、3周时,观察组的患眼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患眼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oric人工晶体植入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Toric人工晶体植入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和控制其散光程度,在白内障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散光晶状体晶体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睫状肌麻痹对成人散光的影响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警惕孩子患上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