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素养在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2019-04-24朱爱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社会活动和国际的会议举办的次数出现了明显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活动服务志愿者的缺少,且一些志愿者的地理知识储备能力不强,影响到了志愿服务的质量。本文主要就地理素养在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素养;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价值体现
一、 引言
随着人们对高中教育的不断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
二、 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记忆,而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很多的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观看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图时,学生反而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很好地体现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老师认识到了自己教学的不足,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探索求知能力、地理创新能力、地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地理内容归纳总结能力等等。学生在具备了这些基础的能力之后,不仅地理学习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且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三、 地理素养在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体现研究
(一) 科学的安排志愿服务的工作任务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高中生,而在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任务安排的时候,常常由于不能很好的规划统筹,造成了高中生资源的浪费。在一些志愿服务任务中志愿者的人数明显的供大于需,而有的工作任务安排则出现了供小于需的情况。
如大型中央公园的卫生打扫时,由于公园中不同区域的垃圾数量不等、区域面积不等、清洁难度不等,因此在高中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安排的时候,常常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志愿者的人数优势。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就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中央公园也是一个较大的地理综合环境,学生通过对中央公园的地理图形分析、对人群流量分析、对垃圾物品的种类分析、对清洁难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明确中央公园打扫志愿活动的工作难易程度。
在学生进行了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之后,高中生就可以自己将志愿工作任务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可以组成志愿服务小组主动请缨,从而将人数的资源最大化地利用,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志愿服務活动的质量。在这样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任务安排中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不仅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并且通过高中生们的自主分组打扫,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学生们在综合实践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地理知识还有哪些学习的不扎实,在志愿者服务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不足,进行有效地加强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能力。
(二) 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效地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工作质量
在很多区域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需要高中生志愿者,在周末放假的时间完成志愿服务的活动,在区域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城市的水文管理有关部门举办了一场调研城市河水污染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进行中很多的高中生参加了该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主旨是全面的调查城市河水的污染情况,城市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河流受到了怎样严重的污染。
在开展该项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高中生需要细心的规划调查的位置和路线,以及人员的人物安排,因此有的学生家住得比较临近,学生在采取河水样品的时候,不仅采取的对象是一样的,并且样品采取的地点也是临近的。这样就不能准确的代表城市河水的污染情况。
学生首先需要对不同的河水进行地理地图的绘制,将河流的流向与具体的路线绘制出来,然后再对河流周边的居住人群、工业区和建筑物记进行标记,最后就是根据志愿者的人数,进行不同位置、不同河流、不同小组的工作安排。在该此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能力、地理位置的判断能力等。
在该此河水污染调研中高中学生出色的采集了城市中不同河流、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河水样本,给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保护提供了充足的数据。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高中生志愿者的地理核心素养,发挥出了很大的优势,高中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在这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卿,贾建琦,纪瑶瑶,时泽靳.山东省中学地理个性化教育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3):85-87,96.
[2]张妍,赵春子.基于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高中课堂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31-232.
作者简介:
朱爱琴,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