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2019-04-24范家辉
摘 要: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能力,抑或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对多种模式下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已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做些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直观;体验;探究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性和技巧性的讲授。这样一来,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无法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对多种模式下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突破由以往单一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局限,而且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最大限度上给予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心灵对话的权利,进而有利于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 直观式教学模式——刺激感官,渲染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思辨性较强的理性内容,又有形象性较强的感性内容,而后者所占比重较高。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憑借自身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基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阅读教学,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地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以便在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渲染阅读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感知。
例如,以《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几幅秋景图,并说道:“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老师眼中,秋天绝非代表着‘萧瑟和‘凄凉,反而却有着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洒脱和‘爽朗。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继续说道:“文学作品,往往是客观现实与作者主观感受的统一体,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细细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接下来,我针对文本中所描绘的秋天的五个画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次向学生展示了秋晨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和佳日秋果图。如此,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既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又使学生真切地领略到了故都的秋声、秋色和秋味,感受到了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的愁苦与哀痛。
二、 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参与,强化体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字、情、义的统一和升华。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深层体验中实现与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例如,以《荆轲刺秦王》这篇文言文为例,我一改先前“精讲精读”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决定采取角色扮演这一阅读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首先,我让学生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文章,以便对其中所表述的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分配故事情节中所需要的人物角色,其中有秦王、荆轲、太子丹以及樊於期等。接下来,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的表演行为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以便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了高潮。如此,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荆轲不畏强暴、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领会到了古代散文简洁、精炼、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 探究式教学模式——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问题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妨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探究,以便在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以《小狗包弟》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品读环节,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1. 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情感基调如何?
2. 文章围绕“小狗包弟”写了哪些内容?试将文章分为五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3. 找出文中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包弟怎样的特点?
4. “我”为什么对包弟充满歉意?“我”是怎样来表示歉意的?
5. 你是怎样认识特定环境中的“狗性”和人性的?
6. 对于作者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既使学生认清了历史的局限性,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巴金敢于讲真话、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云.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6):43-44.
[2]于梦桐.浅析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5(9):208.
作者简介:范家辉,福建省永安市,永安市第三中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