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沙漠”到“设计之城”
2019-04-24
不同于北京、上海等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圳从“文化沙漠”到“创意之都”,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设计之城”。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积淀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就将视角聚焦于它作为设计之城的发展上。
“产业化的艺术”有别于京沪
中国创意产业自上而下的发展与海外自下而上的自然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北京、上海等城市因拥有区位上的“属地资本”文化和历史优势,更多地重视“艺术的产业化”,而深圳启动的是“产业化的艺术”。在那里,创新过程影响着产业创意的运作方式,20世纪80年代,始于深圳的市场改革自然地通过香港工厂主和企业顾问助推了广告业和工业设计业的发展,深圳迅速成为中国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实验中心,服务在珠江三角洲从事制造业的公司客户。80年代,用创意设计来鉴别和包装制成品的新能力已经使深圳相对处于中国“创意城市”的前列。
深圳的城中村和工厂区,如田面设计城、大芬村和华侨城创意园成了设计师和草根创新的著名创意园区,近年来出现的其他园区括罗湖创意广场、南山创意因区、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创意产业园、深圳动漫城、深圳动漫街、怡景动漫园、宝安艺术区22和中康路8号。这些园区已成为信息展示、教育和交流的平台。在深圳,创意企业日益催生出创意型的媒体艺术,反过来它又反哺产品的创意经济。这种过程进一步扩展,深圳不再仅仅是拥有创意产品的城市,而是城市本身成了一个创意产品。
新型城市化的创意试验
深圳作为城市的典型和现象,在其创建、成长并发展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和创意的“设计之城”的短短30年间,打破了一切陈规旧习。深圳的发展表明,创意是产业化本身的产物,并在中国现代化时期及其后繁荣起来。文化产业对于具有城市改造任务的新兴经济体会产生不同的转型效应。深圳的不同在于它不可思议的城市构成,它既没有任何具有历史传统的“属地资本”可以依靠,甚至没有太多原有的楼宇建筑。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通属城市”,它通过吸收不同人才、文化、理念和产业的能力不断地重塑自身,以作为其适应生存的护身符。当一个工业的边境小镇在初创期的物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深圳开始开发它的创意优势。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批准的经济特区工厂镇,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改革时期就有了第一个盈利的国家认定的“工业村”——上步区。它其后独特的城市和经济规划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足可以称为创意的试验。一种新型的城市化几乎是偶然地没有统一规划地出现了。深圳每一个开发区的实际规划本身都是一次白手起家的试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次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作为中国“诸多第一”的边境城市,第一个工业区,第一次股票发行,第一次土地拍卖,第一次放开户籍,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城,第一个电动出租车,等等。深圳的城市试验经受住错误的考验,它的敢闯心理使其保持着对新的追求,每一个发展阶段名义上都是一次城市的再生。
过去30年,深圳维持20%以上的平均GDP增长率,现在的年增长率仍近10%。由于迅速的增長、产业转型和城市化,深圳已转变为一个创意经济和充满活力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深圳的第二个增长期是其创意经济的开端,具有附加值和知识集约型的新产业在福田、南山和蛇口等新开发区蓬勃兴起。
高额平均工资和企业家自行建立新企业的机会使深圳成为有吸引力的城市,无论对低技能的外来工,还是高技能的博士。90%以上的居民来自于其他各省。据估计,总人口的40%是“流动的外来工人”,外来人员是城市创意的主要源泉。这种流动性促进了受外部影响的城市发展。深圳鲜有旧的规则和传统,它的经济和人口如同多数边境城镇那样蓬勃发展,从最初的3万人增长到今天的1200万以上(加上未登记的外来工人有1500万)。由于1998年的住房私有化,伴随着人口增长的中国新兴房地产市场开始景气。房地产开发市场着力向城市居民推销新的生活方式,当仁不让高举创意的大旗。
深圳被称为中国的“房地产学校”,全国的其他房地产开发商也来到深圳学习业务和增长新理念,从而赢得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的名声。由于毗邻香港买家,深圳受到的影响在创意和文化上都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上的创新反映了诸如品牌化、产品差异性、销售、设计等产业上的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上,这些都很快转化并成为业内通行的操作模式。以前为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平面设计、广告、出版和品牌设计等创意业迅速应用到深圳日益扩大的房地产市场上。随着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土地改革的加速,这种销售与众不同的产品的态度仍然保持着。深圳一直是城市实验的培养皿,它获得过各种卓越规划和设计的国际奖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城
200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获第一个设计城的消息在深圳报道。两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为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联盟(UNFSCO Global AlIiances Creative Cities Network)的“设计城”成员。
全球只有8个城市拥有这个特别称号,深圳获得这个奖项的故事反映了深圳本身的开拓精神。其中重要的举措在于深圳不断扩大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城市设计教育,建立新的高等设计学校和内在环境设计中心。20世纪90年代,深圳政府开始举办国际设计大赛,作为设计创新和向当地设计院进行知识交流的法定形式。先进的房地产开发商,如万科、华侨城和招商局,它们十分珍视产品中的设计要素。这个创新型和竞争性的设计进程催生了建筑业和设计业的创新精神。
多年来深圳一直举办工业产品的商业博览会,自2005年以来,它已举办了中国著名的国际建筑和设计双年展,由顶级建筑师和设计师策划。这样的文化环境打造使得20年前来自香港的创意流开始反向流动,许多设计师多居深圳工作,而不是待在香港。深圳的设计师已经赢得国际红点奖和图形设计协会国际理事会奖。
转型中的华侨城创意园区是为深圳和香港设计师在后工业时期的时尚环境里交融的主要枢纽,它的周围是文化旅游和主题内容的房地产项目。
华侨城创立于1985年,位于深圳南山区,旗舰旅游景点组合了梦幻式的主题公园、高端住宅区以及具有景观设计的购物和酒店,仅2009年就吸引了1.5亿多游客。创意产业都被吸引到后工业时期的创意园区(LOFT)发展项目中。
深圳大学较少,缺乏本土人才,在深圳大学之后于2010年筹建了南方科技大学,附近纷纷建立了其他大学聚集区,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几个香港大学研究中心的异地校区组成。通过自上而下的努力,在深圳与香港交界的落马洲大学圈拥有几所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和技术孵化基地,这样更激发了当地企业进行私人研发投资,以保持竞争力。深圳的成功获得了国际认可,它固有的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转变为比较集中地自上而下的方式。创意产业的采来将日益与国内消费水平相关联,新的“创意阶层”能够推动深圳确立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方式。创意产业、宽松的政府政策和实验为上将继续影响深圳的转型,经济、文化、社会推动它成为全球性的设计中心,出口更有附加值的创意服务并使制成品得到创新。
巨大的人口流动、开拓精神、新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邻近资本,使得深圳幸运地创造出一种自己的模式,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有助于扩大日益富裕的中产“创意阶层”,“创意阶层”又能推动深圳确立自我身份的独特发展方式,而非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个模式可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进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