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择园记
2019-04-24羊小羊
羊小羊
去年,我随先生工作调动,带着孩子远赴美国洛杉矶。我们安顿好后,儿子正好满了两岁半,我们寻思着让他上幼儿园。
其实,笼统地说“幼儿园”不严谨,美国分为daycare、preschool和kindergarten。Daycare(日托)一般6周大就开始收,3岁后就是preschool(类似国内幼儿园),它们都是私立的,收费不菲。很多公立小学里会设有kindergarten,叫作Pre-k,类似中国的学前班。
因为孩子还小,我们想先让他上一段时间的daycare,同时挑选并排队预约preschool的学位。是的,国内好的私立园要面试才能进,美国也一样。
美国的幼儿教育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非常多样化,家长只要预算充足又对距离不太在乎,就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从大的方向上来讲,如果孩子擅长艺术,可以挑选注重艺术的幼儿园;如果孩子有很好的专注力、天生学术型,也有注重培养研究思维的幼儿园供选择;如果孩子对高科技感兴趣,还有很多侧重科学的幼儿园。
美国有三大幼儿教育体系,最被中国人熟知的就是Montessori蒙特梭利。国内很多家长对它并不陌生,知道它算是精英教育,属于学术型的幼儿园,对孩子的专注力、数学逻辑思维有明显帮助。我的参观就从蒙氏园开始。
我对蒙氏园的感受是:孩子的专注力果然非常棒!教室里非常安静,安静得不可思议,3岁多的孩子可以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区域(蒙氏教室分为生活、数学、语言等五大区域)做着自己的事。我无法想象,我儿子能这样安安静静坐上两小时。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这种对专注力的培养与秩序分不开。小朋友进班都被要求说话必须小声,在教室里吃东西是不允许的,每做完一件“工作”都必须把教具精确归位。如果影响了别人,会被要求time out(去小椅子上静坐)。蒙氏园甚至对家长也有要求,如果迟到10分钟,就不用进园了。
回家后,老公和我讨论,他也肯定了蒙氏园的优点,感叹:“如果咱们家儿子学什么都能一坐几小时,那以后必然是学霸啊。”
可那一晚,我没有睡好。真要送儿子去蒙氏吗?有所得必然有所失,那里的老师我相信是爱孩子的,可他们过分严谨,非常冷静自持。老师是缺乏情绪的,孩子也是缺乏情绪表达的。我看到一个老师在指导孩子,做对了,只冷冷地说“好”,错了也只会提醒。这让我想起了古装戏里的帝王教育,虽然蒙氏没有硬性教授任何知识,都是在动手中让孩子自己学习,可我想象中孩子能自由跑跳、歌唱、涂鸦的环境,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带孩子来美国,不是为了让他这么早就服从规则和权威,我希望他能够放肆一点儿,哪怕是试错。比如,他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了矛盾,他就知道怎样做会伤害朋友、失去友情。而蒙氏园,据一些家长反馈,是很反感挑战老师的举动的。
虽然我老公很期待蒙氏教育带给他一个“能考上常青藤的儿子”,可我一票否决了这个想法。我劝说他:“蒙氏比较缺乏人际互动,那么安静,说不定儿子一年都学不会英语!”
美国的老师不会强求或者推销自己的幼儿园,他们认为,如果你的育儿理念和学校分歧严重,即使入园了,也只会给孩子和家长造成痛苦和困惑。有的老师会委婉地告诉你:我觉得我们无法很好地教育你的孩子。我去参观的蒙氏园甚至给我推荐了她认为教育理念更契合的幼儿园!
我这才知道,美国的preschool还有华德福和瑞吉欧两大流派。
华德福幼儿园崇尚自然与天性,会开设许多需要发挥想象力与创意的动手活动,例如画画、手工、烘焙和园艺等,你不会在这里发现任何高科技产品与电子设备,而且也没有作业和考试,孩子们会花很多时间观察大自然,整个校园环境也相当“野生”,有的操场满是尘土,孩子回家一身泥巴。对了,哪怕是美国的蒙氏园也没有国内那种“天价幼儿园”的奢华感,除了户外场地大一些,硬件真的相当普通。一根简陋的绳子拴个轮胎就是秋千,几根绳子来回缠着邻近的两棵树就是个平衡桥,午睡的床就是一张木板甚至有的就是垫子。
再来说说瑞吉欧幼儿园,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教育理念和蒙氏教学法一样,也认为孩子是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应该由孩子主导他们的学习活动。但是,瑞园的课程以project(项目)形式进行,孩子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达,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随着孩子的观察和兴趣来改变,孩子自己就是课程设计师!更让我心动的是,瑞吉欧非常强调艺术,而儿子的乐感和色彩都非常敏锐。
当然,美国还有一些不属于任何体系的幼儿园,它们主推STEAM课程。STEAM是5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
在我调查preschool的同时,我已经把儿子送到了附近的一家daycare。美国幼儿园师生比一般在1︰10左右,儿子这个班只有8个人,配有2名老师,一名是学前教育硕士毕业、从业3年,另外一名是本科毕业、从业9年。
开始,我对这家幼儿园没有太多期待,但通过视频我发现,幼儿园组织了很丰富的活动。比如他们每个月都会有一个主题画家,如毕加索,这一个月里,会对他的作品进行欣赏,临摹,做相关手工。他们还安排很多户外活动时间,充分释放了儿子的精力。当然也学“知识”,有一次老师要求他们带一种东西去,可以数数。儿子带了甜麦圈,学会了从1数到30,知道了可以数到100。他们还会根據主题,学习字母和简单的单词拼写。
有一次,儿子咬了另一个小男孩。本来,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幼儿园发生轻微冲突,老师会出具一份报告,隐去对方孩子的姓名,防止家长私下找对方“扯皮”。可被咬男孩的爸爸是我老公的同事,我们当晚就知道了这事。对方家长并没有很生气,但我们吓坏了,老公觉得儿子完全是“熊孩子”的化身,不仅当天罚儿子关了禁闭,第二天一早还冲到幼儿园,说要和老师一起“治治”他。
谁知,幼儿园老师说了一番话,让我大受震动,让我老公自惭形秽。她说:“孩子在两岁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叛逆表现,会因为语言表达不那么自如而使用身体语言。如果他感觉被挤了,会推对方;他觉得说不清,会指对方……我们当然应该告诉他怎样才是对的表达方式,但我不认为他是坏孩子。我们不能逼迫他,只能慢慢影响他。”
在老师这里,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爱与成长。的确,作为班里唯一的中国孩子,儿子不仅没受到一点儿“排挤”,老师甚至为了他而学说中文!还举行了几次以中国为主题的小型班级活动。
这家daycare告诉我,不管什么体系的幼儿园,都要以老师有爱为基础。最后,我为儿子选择了一家瑞吉欧幼儿园,那里的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幼儿教师。虽然学校的硬件设施不算很好,但是有趣的课程设置和有爱的老师是大大的加分项,现在我的儿子已经爱上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