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德纲与岳云鹏:铁杆师徒是如何养成的

2019-04-24风筝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岳云鹏德云社郭德纲

风筝

在2019年的猪年春晚上,岳云鹏和搭档第三次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这一次他与台下的观众频频互动,大放異彩,将现场的气氛烘托得无比热烈,让广大观众在开心大笑时,更领略了郭德纲一直被诟病为“三俗”相声流派的巨大魅力,《人民日报》赞赏他们为“草根英雄”。

郭德纲岳云鹏这对师徒不仅为传承、光大相声和传统艺术做出了贡献,还用多年来的坚持和奋斗,证明逆境的磨砺更能成就辉煌,因为“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

京城寻梦的两代人

时光轮回到1999年,春节刚过,年仅14岁的岳云鹏就顶着大雪,踏上了从河南濮阳开往北京的长途车。因为家里太穷交不起68元钱的学费,岳云鹏被老师点名罚站而遭到同学们嘲笑,自感丢尽了脸面的他一气之下辍了学,当了一名未成年的北漂。

一个孩子到北京讨生活,其难度可想而知。起初,岳云鹏到一家电机厂做保安。公司规定保安值夜班严禁睡觉,否则将罚款40元。结果一个月下来,他不但没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欠了20元钱。为此,他哭了整整一夜。

为了不再被扣钱,岳云鹏买了第一包烟,不为抽,只为烧疼手时提个醒。尽管如此,老板仍担心被人投诉雇佣童工,没多久就辞退了他。

此后,命运便成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总是跟他唱反调:他去美食城打杂、去酒楼刷厕所、跑到延庆学电焊……

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岳云鹏到一家炸酱面馆做了服务员,这次工作总算稳定下来。每天,他穿着对襟开衫、圆口布鞋,和孔云龙站在门口招揽客人:来了您呐,几位里边儿请——此时,能混上面馆的领班,就是他最大的理想。

这两个声音洪亮的小家伙很容易引人注目,2003年底的一天,有位常来的老先生悄悄把岳云鹏叫过来,建议说,你嗓子挺不错的,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跟他学相声去吧。虽然对相声一无所知,也从没听说过老先生讲的那个“郭德纲”,但是好心人的建议还是让岳云鹏动了心。

当时的德云社依然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经常“台上站两个人,台下坐两个人”,明知卖票的收入连吃盒饭都不够,可是台上幕后的人却精神饱满,毫无懈怠之意,那份执著和坚守将岳云鹏深深打动了。

其时,郭德纲开办德云社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之前,自小喜爱相声艺术的他曾三闯北京,四处求人,希望有位师傅或有个剧团能收留自己,哪怕“给人家当条狗”,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纳他。

因为没收入吃不上饭,最难时他每天只能吃“糊糊配大葱”,曾因步行回位于大兴的住处而走得满脚是泡,也曾因交不起房租,躲在屋子里不敢开门,乖乖让房东骂了大半个小时。最终,他抱着“死也要死在北京”的决心创办了德云社,(起初的“北京相声大会”)虽然“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的口号喊得很响,可是一直不卖座,最后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开办德云社的第一年,他的第一任妻子胡中惠就受够了他的瞎折腾,提出了离婚。山穷水尽的郭德纲只能长叹一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谓“声声感叹,步步血泪”。

因为生意清淡,郭德纲只好四处跟团卖艺赚房租,在卖艺中,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王惠。王惠是京韵大鼓演员,家境殷实,在德云社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这个姑娘不计得失,把轿车、首饰全卖了,才让德云社有了喘息下去的机会。

那些日子,每天吃过午饭,岳云鹏就往德云社赶,听相声听到4点半,再一路小跑赶回店里继续工作。听了一段时间相声、了解了郭德纲的事迹后,岳云鹏对郭德纲非常敬佩,他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征求意见:我想去学个技术,不想做服务员了,给我两年时间吧。这两年我就不往家里寄钱了,如果学不出来我就回家种地。他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坚决支持。

2004年初,岳云鹏辞掉了面馆的工作,拜到了郭德纲的门下。

强身健体度寒冬

其实,岳云鹏刚刚加入德云社时,几乎没有一个人看好他。郭德纲本人在接收这个徒弟时也有点勉为其难:岳云鹏一点底子都没有,连《报菜名》都不知道,普通话也讲得非常蹩脚。但是见孩子实在可怜,不禁联想到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于是仍力排众议坚持收留了岳云鹏,让他先从打杂开始做起。

干服务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成为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艺术大师,岳云鹏在德云社安心当起了“扫地僧”,每天除了打杂,其余的时间全用于学起了相声的基本功。郭德纲当时有大把的时间,经常关起门来对徒弟一对一辅导,虽然岳云鹏只是个扫地的,他也从未轻视这个弟子。

岳云鹏深知自己离师哥们的距离太大,于是在台下默默背段子,在墙角偷偷观摩师父和前辈们及一众小伙伴们的台上表演,从师父的指导中和别人身上不断汲取着营养。

因为德云社入不敷出,郭德纲没少四处觅活,跟团演出、参加庆典、电视应聘……是菜就往篮子里挖。

有一次安徽一档综艺节目要招主持人,他为了应聘成功,硬着头皮答应了栏目组的忍受力考验:钻进在繁华路段设置的玻璃橱窗里直播48小时的生活,期间还必须满足观众提出的各种要求:打拳、大吼、织毛衣……像个完全受人操控的小白鼠。虽然心里几近崩溃,但是不得不装出满脸笑容,硬是咬牙熬过48小时,顺利当上了主持人,每主持一期节目,又挣下可以贴补德云社运营下去的4000元钱。

正是在外出卖艺中,郭德纲的表演有幸被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看到,侯耀文对他赞不绝口:这小子真的很不错。回到北京后不久,他就收郭德纲做了徒弟。有了侯耀文的推广和提携,郭德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和德云社终于苦尽甜来。

2005年底,《三联生活周刊》以《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为题刊发了对郭德纲的访谈,这篇报道一出,很快便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于是纷纷跑去采访,媒体的连番报道,让郭德纲一夜蹿红大江南北,冷清的德云社因此一下变得热闹起来。2005年,郭德纲去保利剧院演出,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

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岳云鹏终于能说几段相声了。对这个最不闪光的徒弟,郭德纲仍为他安排了出彩的机会,让他登台说了一段《杂学唱》。结果因第一次登台,岳云鹏过于紧张,说着说着就乱了,只说了三分钟就被观众轰下了台。

为此,几乎所有德云社的同行都认定他不是说相声的料,劝郭德纲辞退他。郭德纲却不愿意对岳云鹏一棍子打死,在郭德纲的坚持下,经过无数次指导练习后,2006年,岳云鹏再次登台,这一次他终于逗乐了观众,慢慢成为人们喜爱的新秀之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当德云社的相声事业如火如荼时,一场风波突如其来:2010年,一个三流网站炒作出的“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因郭德纲口出狂语力挺弟子,竟闹得满城风雨,郭德纲遭到媒体的纷纷围攻,随后业界的很多“元老级人物”指责德云社的相声“三俗”。

双重围剿下,德云社被全面封杀……郭德纲和弟子们一时陷入风雨飘摇。

师徒携手绽放光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已经有名气的徒弟担心被事件涉及到自己,因难变节。当月,何云伟和李菁联手宣布退出德云社;当年底,郭德纲最喜爱的弟子曹云金和搭档再次退出。他们退出后,均在外面另起炉灶,与德云社唱起了对台戏,甚至在以后的岁月中公然和郭德纲反目成仇。

而这些“叛逃”的徒弟都是德云社的主力干将,他们离开后还拉走了大批相声迷,让困境中的德云社雪上加霜。郭德纲被自己人捅了最狠的一刀。

关键时刻,岳云鹏却选择了坚定地和师父站在一起。接连的挫折让郭德纲不断反省,虽然仍狼性难改、棱角分明,但是他开始小心适应起以前不屑的丛林法则,在日后的为人处世中,他少了一份年轻气盛,多了一份老练成熟。在德云社恢复营业后,他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了管理演员的难题,打破了之前家族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想不到,经此一劫后,德云社像插上了翅膀,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3年,郭德纲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

虽然遭受过弟子的叛变,但是郭德纲仍初心不改,誓“为祖师爷传道”,带领自己的徒弟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挖掘传统曲艺形式,苦练基本功,教育弟子恨不得掏出毕生所学,结果业务能力出众的他教出了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等一众出色的门徒,一个个都成了台柱子。

尤其是小有名气的岳云鹏更受到郭德纲的热捧,他带着岳云鹏参加了多档综艺节目,让弟子迅速提升了名气,积攒了人脉。

而当年那些出走的弟子,度过几年短暂的红火期后,如禾苗离开了土壤,发展得越来越差,有的人甚至在娱乐圈里连三线明星都算不上了。

岳云鹏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出名后,却恪守着为人子、为人徒的本分:出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七十都寄給家里,让父母改善生活条件。父母用他的钱,在老家盖了一栋最气派的大房子。工作上,他从不对自己放纵,对师父的安排总是不打折扣地做好。2013年,他随德云社去德国演出,上场前却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为了不耽误演出,他强忍悲痛登台献艺,谢幕后却哭得无法行走……

德云社有五六位老先生如今因因年迈已无法登台,但郭德纲仍每月给他们发两万元钱,因为他们曾有恩于德云社,报恩要一直报下去。徒弟有难他会倾囊相助,岳云鹏的母亲曾因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急需12万,郭德纲二话不说便掏出妻子计划换车的款项。此外,他还热衷公益事业,人们开始在他的称呼前加上了“德艺双馨”……

时至今日,郭德纲的德云社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吸引了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每年报名参加德云社的人达几万人。

没有人能依靠天赋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不管你经历着什么磨难,都要咬牙坚持住,只有这样才能迎来云开雾散的明天。

(本文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

猜你喜欢

岳云鹏德云社郭德纲
德云社该好好自我检视了
德云社抖音招生 郭德纲亲自下场带徒
德云社演员玩“杀女友梗”犯众怒
邻居家为什么有肉吃
邻居家为什么有肉吃
邻居家为什么有肉吃
郭德纲:从小茶馆到德云社
郭德纲的回应
岳云鹏:认真搞笑,实力圈粉
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