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2年广西居民交通出行方式及时间分析▲

2019-04-24李晓鹏唐振柱陈玉柱李忠友陆武韬周为文

广西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私家车步行比例

李晓鹏 唐振柱 陈玉柱 李忠友 陆武韬 周为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学校卫生所,南宁市 530028,电子邮箱:346221515@qq.com)

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室外大气污染和车内污染已成为人体健康的重要威胁。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也决定了人体在空气环境的暴露程度。本文分析广西居民交通出行的方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促进全民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

2010~2012年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抽取2市(南宁市、北海市)3县(兴安县、凌云县、宾阳县),每个市(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居委会(村),共抽取6 079名6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 方 法

2.1 调查方式和内容 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调查量表,以询问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家庭和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家庭情况包括研究对象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经济收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地域等);身体活动调查包括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出行方式中,公交车包括公共汽车、地铁、校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包括私人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拖拉机等私人交通工具;其他出行方式包括除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及除私家车之外的所有出行方式。

2.2 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开展调查。调查结束后,从各个调查点中抽取5%的问卷进行复核,复核一致率>95%达到复核要求。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果

4.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 079人,其中男2 746人,女3 333人;城市人口2 967人,农村人口3 112人。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民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n(%)]

4.2 不同地域不同性别居民交通出行方式 2010~2012年广西居民以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其他方式为出行方式的比例分别为45.3%、9.2%、11.3%、32.0%、2.2%,其中男性以上述出行方式出行的比例分别为39.6%、9.7%、10.3%、38.3%、2.1%,女性分别为49.9%、8.7%、12.1%、26.9%、2.3%。城市与农村居民不同类型的出行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010~2012年广西不同地域不同性别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比较[n(%)]

4.3 2010~2012年广西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居民交通出行方式 广西6~17岁居民以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方式出行的比例分别为52.9%、8.1%、13.6%、23.2%,18~44岁居民以上述出行方式出行的比例分别为31.8%、8.8%、8.0%、50.7%,≥45岁居民以上述出行方式出行的比例分别为50.1%、9.9%、12.3%、24.5%。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0~2012年广西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居民交通出行方式[n(%)]

4.4 不同职业居民交通出行方式 在校学生、家务、待业、离退休、农林牧渔职业的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而国企、机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及其他职业的出行方式则以私家车为主。不同职业的出行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8,P<0.001)。见表4。

表4 2010~2012年广西不同职业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情况表[n(%)]

4.5 不同职业居民交通出行时间 不同职业的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出行时间如表5所示,不同职业的不同交通出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为(49.9±40.9)min,其中城市为(57.6±46.2)min高于农村(42.6±33.6)min(t=14.531,P<0.001)。

表5 2010~2012年广西不同职业居民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出行时间比较(x±s,min)

5 讨 论

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全部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2]。目前,广西慢病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吸烟、饮酒和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以及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并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4]也提出,每人每天要达到6 000步身体活动要求。

本研究中,2010~2012年广西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逐渐从步行转变为乘坐机动车出行(包括公交车和私家车)。2010~2012年,广西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45.3%),其次是私家车(32.0%);18岁及以上居民步行出行比例较2000~2002水平(42.9% vs 81.8%)大幅降低,而坐车出行的比例(43.3% vs 6.3%)则明显升高;与2010~2012年全国水平[5]相比,广西6岁及以上居民步行出行比例(52.3%)高于全国水平(38.2%),而坐车(包括公交车和私家车)出行比例(43.3%)则低于全国水平(46.8%)。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居民不同类型的出行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着广西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提升,加上城市和农村道路交通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私家车,逐渐替代步行出行,导致私家车出行所占比例升高,而步行出行比例则大幅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之间及不同职业的出行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有较大差异。考虑其可能原因为6~17岁居民主要是学生群体,平时多数以寄宿或者走读为主,因此其交通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52.3%);18岁以上居民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和上班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乘坐私家车、公交车出行的方式占有较高的比例。本研究中乘坐私家车出行的居民比例主要集中在18~44岁年龄段,与此同时,18~44岁年龄段坐公交车出行的比例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不同交通出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同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的出行时间差距较小。广西6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为(49.9±40.9)min,其中城市高于农村(P<0.05),与全国的水平相一致[5],与王贝贝[9]的研究结果接近。广西位于我国西南方,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交通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方式及时间;此外,本次调查所在的南宁市和北海市,城市面积较小,居民出行、上下班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也是影响居民出行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10-11]。不同职业出行时间也有着较大差别,这是由于职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平时空闲时间较少,一般学校离家较近,因此出行时间较短,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离退休人员平时空闲时间较多,出行时间较长,该类人群以公交车和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出行所占比例较高。

综上所述,广西居民的出行方式逐渐从步行转变乘坐机动车出行,应鼓励居民使用步行、自行车出行,倡导绿色、健康出行,促进全民健康。

猜你喜欢

私家车步行比例
乘坐私家车
步行回家
人体比例知多少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图说
从步行到奔跑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