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9-04-24尚梦园吴新财王珂珂陈宝定通讯作者
尚梦园,吴新财,王珂珂,汤 郁,陈宝定(通讯作者)
(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江苏 镇江 212001)(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江苏 镇江 21200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疾病以关节滑膜炎性反应为基础病理,以关节滑膜增生、骨侵蚀、骨质破坏等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膝关节病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1]。若患者未及时采取治疗,则可能病情加剧出现致残的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不同方法,本文旨在分析肌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检查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和接受治疗的RA膝关节病变患者3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8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7.5±0.8)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均可接受肌骨超声及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与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膝关节均接受超声和MRI检查。肌骨超声检查方法:设置探头频率为7.5~18MHz,选择骨骼肌肉低速血流条件,检查时将患者下肢抬高,使关节腔内积液流入髌上囊,测量最大液深处前后径获得积液厚度数据,完毕后按压探头至囊内液体消失,见髌上囊暗区内存在绒毛状或结节状突出团块,测量其最大前后径获得滑膜厚度数据,于血液量最多处冻结图像测量血流信号[2]。MRI检查方法:选择多通道专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将受检膝关节用表面线圈E1包裹,行常规冠状面与矢状面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
诊断方法:根据DˊAgostino和Wather等诊断标准,滑膜厚度≥2mm为滑膜增生,髌上囊积液厚度>4mm诊断为积液,采用Newman等分级方法进行血流分级,滑膜内无血流信号为0级,测量到少数点状血流信号为1级,测量到较多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为2级,测量到丰富的树枝状或网状血流信号为3级[3]。
1.3 观察指标
(1)肌骨超声表现;(2)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20.0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肌骨超声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表现为滑膜明显增厚,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匀质,髌上囊可探及积液,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增多,大多可呈点状或线状分布。
2.2 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对比
肌骨超声对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分别为85.53%、80.26%、78.95%,MRI对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分别为84.21%、82.89%、80.2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对比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腔内滑膜炎和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表现为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较多组织液渗出到关节腔内,形成关节腔积液;随着炎症细胞反复刺激,使滑膜组织不规则增厚;而且滑膜表面及内部毛细血管增生弯曲形成血管翳,使其血流丰富,造成关节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可使用放射学影像检查方式进行疾病诊断,但放射学检查方法在检测骨侵蚀方法敏感度较差,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若未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诊断及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需寻求精准的诊断方法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部炎症发生情况,防止损伤进一步发展[4]。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肌骨超声不断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过程,该检查方法是通过高频超声波构架软组织与骨架来实现诊断目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清晰显现关节内部情况,对滑膜厚度、积液及血液情况可进行详细检测,因此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肌骨超声表现为滑膜明显增厚,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匀质,髌上囊可探及积液,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增多,大多可呈点状或线状分布,在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滑膜炎检出率方面与MRI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肌骨超声可以准确评估RA病变,值得推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