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鸭模式
2019-04-24李尚超
李尚超
(河南省濮阳市畜禽改良站,河南 濮阳 457000)
生态养鸭是在一定的养殖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利用生物共生优势,使资源循环利用,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将养殖业和农、林、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鸭的健康和鸭产品安全优质的养殖过程。
1 生态养鸭的养殖模式
1.1 生态放养模式 鸭的生态放养,可以利用农田、林地、果园、河堤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林地小动物、昆虫及杂草等自然的动物植物饲料资源,通过围网放养结合棚养或圈养的方式,使鸭自由采食林地中生长的野生饲料及地下的矿物质等,较少使用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这种林牧结合、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林地生态养鸭模式,已经成为不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方式。
1.2 湿地养殖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有开阔湿地的生态环境地区,可用网圈出适宜的养殖区域对鸭进行放养,这样既可以给鸭提供新鲜优质的青绿饲料,又可以增加湿地中植被的覆盖率。在养殖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控制技术操作,不用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实现了产品无公害,既减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3 生物发酵床养鸭模式 生物发酵床养殖法是集养殖学、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具有粪污零排放、省时省力、节本增收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养殖业主的欢迎。
生物发酵床是用锯屑、稻壳、秸秆、米糠等农副产品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制成,在生物发酵床上饲养鸭。鸭生活在垫料上,其粪尿等排泄物通过有益微生物迅速降解同化并发酵成为菌体蛋白,供鸭啄食,构建了鸭消化道及生长环境的良性生态平衡,进而促进了鸭生长,提高了鸭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了鸭疾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无需冲洗用水,从而没有废弃物排出场外。生物发酵床养鸭不仅使畜禽场免受养殖污水处理压力,而且将尿液转化成固体形态,便于后期有机肥生产,是一种高效益、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型养殖模式。
1.4 稻田围栏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养鸭是将鸭放养在稻田中,让其在稻田内捕食一些害虫、杂草和水生小动物,同时用鸭粪直接肥田的饲养方法。既节约了空间、节省了养鸭饲料成本、提高养鸭品质,又能减轻害虫及杂草对水稻的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降低了养殖和种植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5 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食物链进行生态养殖的模式。该模式要选择优良品种和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以减少饲料等浪费,鸭粪可作为鱼类的有机饵料,以节约养鱼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并促进池塘生态系统的循环。同时,鸭的活动可以为池塘增加氧气。
2 生态养鸭的意义
2.1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生态养鸭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场地、水源、青草,让鸭群能够自由地活动、采食、饮水、洗浴。生态养鸭能够为鸭群提供较大的活动、觅食场所,满足鸭的许多生物学习。由于活动场所宽敞,单位面积内鸭的数量少,因此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很低,甚至无污染。生态养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野生饲料资源和阳光、空气、空间等资源,减少了饲料、设备、药物等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2.2 充分利用多种资源 生态养鸭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如在林地、果园、荒坡,可以充分利用青草、草籽、昆虫等天然资源,使鸭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矿物质,从青绿饲料中获得各种维生素,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稻田养鸭,可以利用稻田中的饲料资源,同时可以除虫、疏松土壤,提高肥力。
2.3 粪便、污水充分利用 生态养鸭需要放养场地内的自然植被能够为鸭群提供比较充足的天然饲料资源,鸭群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能够作为自然植被的有机肥被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植被的生长,形成“植被-鸭的天然饲料-粪水有机肥-植被”的良性循环。由于在生态养鸭模式中鸭群的活动空间大,单位面积地面上粪便的排泄量少,容易被消纳和利用,避免了集约化养殖中粪便和污水生产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2.4 提供优质绿色食品 生态养鸭充分利用了大量的鱼池、荒坡、草地等环境放牧饲养。鸭群可以采食大量野生饲料,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阳光,使鸭体质健壮不易发生疾病,可减少甚至避免药物的使用,有利于向市场提供优质、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