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茶香里的炒茶人
2019-04-24图文叶彬松
图文|叶彬松
① 关达祥在自家的茶园采茶
每年春分过后,西湖龙井茶就正式拉开了开采的序幕。为了让明前龙井早日上市,茶农们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间。茶农有一句俗语“明前茶,贵如油”,这是因为茶叶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孕育,茶树的香气滋味等积累得最为丰富,而一旦清明后气温升高,茶叶的品质就会大大降低。
西湖茶场村关达祥家有十多亩茶园,每天清晨采茶女工将还沾满着露珠的嫩芽尖采摘下来,再经过几个小时的晾晒等程序,关达祥便开始了他的炒茶技艺“表演”,这一炒就将近五十年。
② 新长出的嫩芽尖
炒茶人也是致富带头人
已过花甲之年的关达祥,曾是西湖区西湖茶场村的党支部书记,西湖茶场村被当地人称为“知青村”。五十多年前,西湖区决定在龙坞开办一个茶场,当时为了支援茶场建设,从龙坞十个村抽调有经验的茶农到农场搞生产,还有四十余位知青也来到这里。那时候,关达祥才十多岁的年纪,在西湖茶场先后干过村“赤脚”医生、电工,还开过手扶拖拉机。
西湖茶场以生产茶叶为主,因此关达祥最专心的事情还是炒茶,一有时间他就向村里的炒茶老师傅虚心学习手艺。那时,炒茶环境非常艰苦,是六只锅连在一起的柴、煤可烧的环灶,一个人烧用柴、用煤,火力很难控制,要么茶叶鲜红了,要么焦了,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加上炒茶老师傅的手把手传授,关达祥炒茶技艺逐渐在茶场小有名气。
“八十年代初期,西湖茶场实行承保到户,我家承包了十亩茶园。自己用柴灶和煤炒茶,最晚每天要炒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又要去卖茶。” 关达祥不禁回忆起当年炒茶的艰辛。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练,炒得一手好茶的关达祥受到许多茶商的青睐,收购价格也比其他茶农高。后来,有些村民遇到销售难问题,关达祥主动上门为他们收购茶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③ 刚采摘的嫩芽首先需要摊晾
④ 炒制茶叶需要熟练的手法
⑤ 炒茶使用的工具
● 长年手工炒茶,关达祥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炒茶技艺是日复一日的积淀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农炒茶早已告别了柴灶,而是采用电锅,温度和火候相对容易掌握,剩下功夫的就是炒茶人的手法。通常来说炒茶的手法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号称“十大手法”,需要根据茶叶的变化不断变换。
通常手工炒茶费时费力,新鲜采摘下来的嫩芽需要经过摊晾、青锅、回潮、辉锅、精制等一系列的流程。关达祥对手工炒制的茶叶要求很高,非常讲究茶叶的色泽、形状和香味,因此他炒茶一斤茶叶通常需要7小时左右,而整个制作过程更是长达24个小时。
关达祥在炒茶过程中,会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灵活地变化手法,调节炒制的力道。只有像他这样技艺娴熟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 清明前夕,采茶女工在西湖茶场采茶
① 关达祥炒茶技艺已炉火纯青
③ 明前龙井茶因品质好、产量少而珍贵
② 关达祥的小外孙对包装龙井茶叶很感兴趣
④ 河北雄安新区的王浩专程赶到关达祥家品尝明前龙井茶
用创新思维传承父辈的手艺
关达祥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学校毕业后在杭州地铁集团工作,女儿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炒茶真的太苦了”,这是关达祥的切身体会,因此他并没有让子女直接从事炒茶。
每年的明前茶炒制销售时期,关达祥的女儿都回过来帮忙包装茶叶。“从小看我爸炒茶,双手在近两百度的锅里摸来摸去,手指、胳膊肘经常被烫出水泡。” 关达祥女儿说,“这个手艺,总是要传下去的,等父母年纪大了炒不动茶,我们肯定会接过炒茶的接力棒。”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农的后辈们大都走出茶场,接受高等教育后留在城里从事着各行各业,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种茶、炒茶技艺,但都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和传承着“祖业”。这个春天,关达祥的女儿已经在微信朋友圈为自己家的茶叶做起了宣传,接受朋友们的预订,她还计划通过设计包装与茶具定制,推出个性化的龙井茶文创产品。
“靠山吃山,靠茶吃茶。”这就是西湖茶场炒茶人一代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