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书与曲笔

2019-04-24赵威

清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史家欧阳修

文_赵威

国人好修史,常言国可灭,史不可灭。回顾修史的历史,这项笔杆子的事业,却充满了枪杆子的血雨腥风。何以至此?无非“真实”二字使然。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不真实,就失去了生命力。然而,要做到真实,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其中,既有外力的干扰,又有史家自身的局限。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卿大夫崔杼杀了齐庄公,事后,他让负责修史的太史伯不要照录此事,就说齐庄公是病死的。太史伯坚决不从,秉笔直书,于是被崔杼处死。太史仲接替太史伯著史,丝毫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亦被诛;接替他的太史叔亦如此。其后,太史季奉命接替前任修史,仍旧照录,崔杼不敢再杀。回家的路上,太史季碰到南史氏,南史氏见他“完好无损”,便问他是如何写的,太史季便拿出写好的竹简给他看。南史氏仔细看完后说:“前三位太史都被崔杼杀了,我怕你也难保性命,前来接替你。”说完,便放心地回去了。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为此特别作《直书》篇,赞扬史家不计个人安危荣辱,仗义直书,有一种“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的精神。刘知几借史托志,他本来是史官,因不满权臣对修史工作横加干涉,辞官著《史通》,以明其志。

东晋孙盛作《晋春秋》,如实地记录了当时发生的许多事,权臣、大将桓温看到后,愤怒地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诚然失败,然而哪像你父亲写的那样!这部书若刊行,就是影响你家门户的大事。”孙盛的儿子赶紧谢罪,回家请求老父修改。此时孙盛年老居家,性格却很急躁,见儿子们大哭磕头、请他为全家百多口人考虑,大怒,不从。儿子们只好偷偷地删改了那段记载。这也不能怪他们,因著史直书掉脑袋的例子,史不绝书。最惨绝人寰的当属北魏“崔浩国史之狱”,牵连甚广,死者数百人。

与直书相对的便是曲笔,亦称“回护”,把修史视为私器,为迎合权势,谋一己之利,有意回避、歪曲事实。尤其官修史书,受到的干扰更多,梁启超直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当过诸葛亮的文书,因罪受过一百杖刑罚,他的父亲也受过髡刑(剃光头以示侮辱)。因而,他写《三国志·蜀书》时就有很多诬陷之辞。魏国的丁仪、丁廙兄弟享有盛名,陈寿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给我一千斛米,我就会为你们的父亲写一篇好的传记。”可见,就连二十四史中的典范“前四史”也不能保证直书不掺水。

宋代,苏轼问欧阳修:“大人所作《五代史》可以传于后世吗?”欧阳修说:“我写此书是怀有惩恶扬善志向的。”苏轼不以为然,说:“书里都没有为韩通立传,怎能说是惩恶扬善呢?”欧阳修默然无语。原来,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大将韩通因忠于后周皇室被杀。所以,宋人对时人所修五代史中,是否为韩通立传颇为敏感。显然,欧阳修被苏东坡抓住了小辫子。

古人说,做史官,在阳世不怕获罪,在阴间不怕鬼怪,若在叙述时有意回避一些事,“其书可烧也”。果真如此,想必能留下来而不被烧的屈指可数,因为翻翻史书不难发现,史家唯见以直书被诛,鲜见以曲笔获罪的。

猜你喜欢

史家欧阳修
劳动最光荣 史家胡同小学绘画作品展
身边雷锋
“威武南巡”
重建“史家”眼光下的作家作品艺术分析维度
戴花的欧阳修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勤奋的欧阳修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全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