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怀念

2019-04-24张宜英

莫愁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杨开慧东东社员

文/张宜英

大寒之日,意外收到毛泽东孙媳刘滨捎来的珍贵礼物《纪念敬爱的爷爷诞辰125周年》邮册。我心里不禁一暖,想起2018年11月初,我和江苏恒信集团理事长范明华去北京参加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同为代表的刘滨特意开车带我们去她家的情景。

刘滨是镇江人,外表很江南,温婉美丽;个性挺北方,直爽大气。路上,她讲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姐妹们的传奇故事:电影《战狼2》中Doctor.Chen的原型是“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的少将陈薇;一位女干警假扮打工女,潜伏数月,擒获杀人犯……听着故事,我们不知不觉到了毛新宇和刘滨的家。

刘滨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会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身穿大衣凝视前方的塑像,后墙上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我久久站立,默默凝视,耳畔仿佛响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铿锵之声。客厅对面的一角有一幅书法作品,是和太爷爷同天生日的毛东东手书的篆书《中国梦》。

刘滨深情地讲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来历。1954年,贵州养龙司乡堡子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男社员每天记7分,女社员记2.5分,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后来,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主任提出:“毛主席都说男女平等了,女社员也应该出工,并且工分要和男社员一样多。”1955年,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发表了《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表彰实行男女同酬的第一村——堡子村。毛主席看到文章后亲批:“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随后,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从此一大批女性走出家门,走向了生产劳动一线。“爷爷一辈子重视妇女,关心妇女运动。新时代妇女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刘滨动情地说。

我想起上次去韶山,听说杨开慧曾把写给毛主席的信藏在板仓杨家老屋泥砖缝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修缮老屋时,那些写满思念的文稿才被发现。我不由唏嘘再三,把话题转向了杨开慧烈士。刘滨说:“开慧奶奶是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是有很深文化修养的贤妻良母。她对爷爷的爱是炙热的、永恒的。她也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人物之一。爷爷早期的文献,她都整理过,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她对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有自己的贡献。她在爷爷心目中,在党的历史上,都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茶几上有一幅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毛主席后人的照片,刘滨一一为我们作了介绍。照片上,毛家亲戚和后人衣着都很朴素,神情淡然,我不禁想起毛主席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正是毛主席家风的纯厚才润泽出淳朴的后人。

谈起家人,刘滨回忆起邵华妈妈教她学摄影、岸青爸爸的多才多艺,悲伤在她眼睛里弥漫。刘滨对老人们的深切怀念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而谈及孩子,刘滨开玩笑说,毛东东跟爸爸毛新宇更亲,用毛东东的话说:“爸爸给他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确实,这些年毛新宇对爷爷思想的研究可以说用心用情。

告别时,我冒昧地问:“家里还有毛主席留下的东西吗?”刘滨摇摇头又点点头:“毛主席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国家,他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不由地回望客厅,心里默默唱起了《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猜你喜欢

杨开慧东东社员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张东东作品
读《比尾巴》,学仿写
让文学激扬青春
我多想……
人民公社女社员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