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矿山企业开采和破碎成本的管控探讨
2019-04-23孙健
孙健
摘 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回暖,受“一带一路”的扶持,相应的国家政策为钢材市场打开了新的出路,我国水泥工业也大力促进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石灰石作为重要资源发展空间很大,石灰石成本的管控对于节约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非常关键。
关键词:凹陷型露天石灰石开采;破碎;内部控制;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工业以及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石灰石,其开采和生产力度不断加大,目前石灰石开采主要分为“凹陷型露天开采”和“山坡型露天开采”,由于开采成本波动比较大,难以管控,开采成本不断提高,另外破碎成本的计算和考核办法也相对比较单一,很难做到成本挖潜。因此,石灰石产品的成本管控问题成为目前石灰石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何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推动矿山企业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凹陷型露天开采”的开采成本及破碎成本两个方面分析目前石灰石矿山企业的成本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石灰石矿山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及其对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成本构成的特点:因“凹陷型露天矿山”企业的特殊性,石灰石成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成本构成比较复杂。由外包矿石成本和内部破碎成本组成,露天开采企业的开采剥离环节大多采取外包形式,外包开采价格的制定根据企业资源综合力利用方案中的开采成本计算数据为基本依据,对外进行统一招标,由于开采成本构成比较复杂,如何确定合理的成本价格(外包价格)存在一定难题,制定价格过高会降低承包单位的生产积极性,价格制定偏低会给矿山企业减少收益;而破碎成本的构成相对较为简单,在破碎-筛分环节成本控制的点主要是设备维护修理费和机物料消耗的控制以及人员的控制。
2.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比例偏高。第一,与石灰石矿山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关,企业每年上缴的土地复垦费用、安全环保支出以及环境治理保护费用还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构成固定成本,造成石灰石产品的固定成本偏高,第二、企业二次剥离的成本从成本角度来说属于半变动成本,剥离量和石灰石产量不成正比例,但是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地质环境和矿山表层的变化,剥离的数量与产量的比例还不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3.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一,剥离成本过高,剥离量不好控制;第二,凿岩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损耗定额消耗不好确定;第三,爆破环节爆破材料还存在着节约空间;第四,铲装环节中挖掘机定额消耗不够准确,第五,破碎环节对设备维护费用以及备品备件、机物料的消耗缺少短期和长期的定额标准;第六,未来不确定的因素还有各项准备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包括:安全经费、矿山维简费;另外还有环境治理保证金及土地恢复保证金。
(2)必要性:首先,矿山企业在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安全生产、环保除尘、环境治理、土地恢复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对上述这些方面的问题做长远规划和资金投入。其次,降低产品成本的前提还要保证产品质量,设备机械投入及人员配备不能够偷工减料。最后,同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石灰石价格越来越透明。因此,在成熟的矿山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在管理方面对成本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控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石灰石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石灰石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1)各个生产环节成本控制方式有待完善:第一,开采环节,矿石开采和剥离属于对外承包工程,在管理方面还不能渗透,由于人员配备不到位的原因在某些环节仍然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在人员配备方面缺少对承包方专门人员定员定岗式管理,尤其是矿石剥离环节进行实时跟踪,目前,制定出合理的消耗定额仍存在难题,不能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破碎环节,破碎车间在安全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管理比较到位,但是在考评机制中“分岗、分责”责任落实到人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定员定岗,定额消耗制度还需完善和改进。
(2)人员水平达不到成本控制要求:车间对职工定期做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实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但是在成本控制及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没有相关方面的额培训和学习,全员成本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3)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缺少詳细的成本管理手册,成本管理规章制度,需要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依靠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组织和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注重成本分析,持续改进和创新管理办法 ,保证成本得到持续的管理控制。
(4)成本控制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在生产和环保及各方面的投入较大,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在整体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还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大对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投入,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控制效率。
三、影响石灰石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的因素分析
(1)石灰石矿山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露天采矿工程通常都是对外承包作业形式,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采矿成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业务外包监控不严直接影响到企业开采成本的高低。在企业破碎环节一破、筛分、二破、二次筛分至成品环节对产品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的查验工作存在着技术难题。
(2)企业制度设置:在开采外包环节存在着重管理轻制度方面的问题,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管理力度不够。
(3)在人员管理方面:矿山开采企业往往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方面以及在人员退出机制方面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协调外部环境以及社会责任能力:由于企业的特殊性矿山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因为环保问题,同时环保问题也是石灰石矿山企业所应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除了环保问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还肩负着其他社会职责和义务,其中: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源节约、土地恢复、员工权益等多个方面。
四、提高石灰石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机构,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项目组,或由管理层指定具体的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和实施内部控制,并设立审计项目组,赋予审计项目组查处和处罚的权利;对企业现有的内部相关的制度其中包括:资金活动制度、采购业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销售业务制度、研究与开发业务制度、工程项目业务制度、业务外包业务制度、及其他相关的制度进一步加以梳理和完善,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2)加强对开采环节业务外包的控制和破碎环节的成本控制
修订和完善业务外包控制制度,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开展工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奖惩分明。参与外包单位的管理,与外包方做好对接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外包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外包方实施监督,做好开采成本的验收和核算工作。在剥离方面与全面预算系统紧密结合,制定年度剥离计划指标,按照季度指标分解情况合理的控制剥离数量;破碎环节修订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做到分岗、分责,考核评价制度必须落实到人,层层分责,层层落实,人人头上有指标,按照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和奖惩。
(3)增加企业信息化投入
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率,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的自動化控制与监督,防止人为的疏漏。在营销和存货的管理方面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4)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培训、建立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
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完善岗位人员激励和约束制度,实现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相挂钩,提高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退出风险,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合同,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避免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5)加强对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培训,树立财务审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观念
加强对会计准则的不断学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做好人才储备和支撑,通过不断学习和认知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做好税收筹划,切实提高财务审计人员在实务中的判断和操作能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6)加大对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投入
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方面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并作出了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在资金投入方面的成本控制以及综合利用方案及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税收筹划工作列入日常的工作常态中,并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关台账进行实时跟踪管理,避免资金浪费,提升企业管理效益。
五、结论
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环境的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再不断转变,由原来的成本核算向成本管控转变,由原来的经营行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由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而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在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重要保障。上述总结了由于石灰石矿山企业的特殊性给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带来的许多问题和困难,并分析了目前在制度和人员以及信息化技术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通过这些管理方面的提升,切实加强石灰石矿山企业的成本管控,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规划。
参考文献
[1]许婷.露天采矿成本的影响因素与合理控制方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180+182
[2]胡玉霞.试析采矿成本控制及采矿成本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河南建材,2017(04):182-184
[3]张小青,青刚.浅谈采矿成本控制措施[J].矿业装备,2015(08):116-117
[4]周培海,陈星明,李英碧,彭永根.经质铁矿采矿成本分析和控制[J].采矿技术,2014,14(06):128-130
[5]王国英,董凯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采矿成本优化[J].采矿技术,2016,16(04):2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