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系融合”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9-04-23江亮
江亮
摘要:将“双体系融合”教育理念与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有机融合,通过课程分解、优化、集成等过程,构建一种基于双体系融合理念的面向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应用型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双体系融合;船舶电子电气;培养模式;应用型
一、引言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相比于其它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 面向海船的电子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人才,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船电子电气员”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具体标准,包括船舶电气技术岗位的专业知识及现代船舶电气控制技术、通讯导航技术等新的能力要求。
目前很多航海类院校都在采用一套传统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体系。该传统模式只使用于普通本科教学,与应用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模式不匹配。理论教学通常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易造成学生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的现象。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更多:a,实践教学过程不是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知识技能的培训过于碎片化,不满足实践教学过程体系化系统化的要求;b,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缺乏明确的职业评价标准。实践课程评价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式的课程评价方法,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估和反馈系统,缺乏较为明确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难以正确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c,实训设施不完善,难以保障实训课程质量。实训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和职业能力培養的瓶颈性障碍,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本文基于“双体系融合”理论,结合应用型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当前船舶电气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船舶电气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二、“双体系融合”理论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构建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所需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应用型专业需构建一套符合国家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同时又具有学校鲜明特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创新性地探索“双体系”融合模式,同时引入“微格”“微企”教学,从而以多层次贯通培养,提升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可实现学生能力与与社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双体系”融合,即在教学中,理论体系与实验实训体系的全面融合重构设计;“微格”“微企”,即学校按照行业技术需求前置多模块实训内容,构建虚实结合、理论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微缩企业真实环境。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分解优化,将“微格”“微企”实验实训引入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了理论实践深度互融。
船舶电子电气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方向为船舶运输业、船舶修造、船级社、海事管理、港口电气、同类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的主要工作有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维护,船舶电子电气生产设计、船舶电子电气检验、海事管理、船舶电子电气专业教学及科研等工作。其主要输出方向为船舶电机员,需要掌握实船相关电子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技术,就业工作的环境是船舶机舱。传统陆上专业“微企”的概念,对船电专业来讲应称作“微船”,包括轮机模拟器、陆地机舱、教学实习船等。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船员最低适任标准明确了国际航运市场对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最低要求。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对无限航区电机员的每一岗位职责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及相应的专项能力。在设置的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中,每个专项技能应包括完成具体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工具和熟练程度。
双体系融合课程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双体系融合”的思想是设计理-实互融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程体系与实验实训体系融合设计。根据岗位技术能力需求,对专业课程及内容进行分解优化与整合集成,并行设计“微格”综合实训板块;直接引入相关企业课程,并行设计“微船”实训板块,解决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融合度不足的问题。
三、“双体系融合”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过程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性质对课程进行分类并组合成课程集成,然后在课程集成中提炼各个知识模块,此即课程的分解优化,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其核心是以职业技能目标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知识进行分解梳理为教学单元,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另外通过后续陆地机舱模拟、企业实习或者实船实习做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总的来说,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教学实施标准的制定等过程。
1、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选取,在选取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避免专业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遗漏。在传统的以教学内容学科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将课程集成化,如建立船舶设备集成(包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辅机等)、电子电气基础集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原理等)、自动化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PLC、机舱监控技术等)。另外,加入企业对接课程,如陆地机舱、船舶模拟电站、实船学习等综合应用环节。
2、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微格”实训项目化是按职业能力模块将知识理解、素质养成与技能训练融合起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项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课程内容的项目划分可以操作对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对各种船舶设备的操作和安全管理能力为项目教学目标。
这种项目化的课程组织和设计方法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对学科体系中陈述性知识的解构;二是和对实践体系中过程性知识的重构,其实质是将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从学科体系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专项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进行重组,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目标。
3、教学实施标准的制定
双体系融合的课程教学实施标准在“微课”中应以每一个教学项目为单位,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组织要求,制定各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师团队、教学设施设备、课时分配、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等。而在“微船”中,教学过程应考虑整体的融汇贯通,如操作结果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应急或突发故障情况下的操作程序的掌握和评价等。教学评价要在满足STCW公约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公正细化。
四、结语
航运的发展及船舶技术的革新,对船舶电机员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双体系融合”思想在教学上实现对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理论体系与实验实训体系的全面融合重构设计,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教育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航运强国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廷.《教育规划纲要》与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04):1-4.
[2]IMO.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M].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3]徐超,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课程开发[J].航海教育研究,2012,29(02):50-53.
[4]王荣杰,陈丽勤,周海峰,陈美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CDIO理念培养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02):76-78.
[5]邢辉.面向智能船舶的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33-38.
[6]马强,宋新刚,李光正,张安西,王涛.航海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04):21-24.
[7]王涛,邓术章.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海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J].航海教育研究,2012,29(02):38-41.
[8]黄邦彥,冯常奇,周民.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1):69-72.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双体系融合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GB201836)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海洋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