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凤仪“70后”的“挚爱”传奇

2019-04-23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9年8期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挚爱舞台剧

王海珍

写商战小说一举成名的作家梁凤仪,她亦是一位率先引进菲佣入港、创办勤+缘媒体服务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的商人,在70岁时又有了一次华丽尝试,编剧并主演舞台剧《挚爱》。她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演员梁凤仪。其实,她身上的标签还有很多,但是标签又有什么意义呢?她早已不在意这些,或者说,她从未被囤于标签,不会为自己设限。她的人生就是不断突破、不断尝试的过程,她乐于接受每一个挑战并为此全力以赴。这样昂扬的生活状态在她人生长河的冲刷中从未被磨损。

2019年4月18日,梁凤仪主演的舞台剧《挚爱》环球巡演抵达深圳站保利剧院。这是继香港、温哥华、北京之后的第四站,也是《挚爱》环球巡演的压轴演出,尽管台词熟稔,演员之间的配合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但是梁凤仪依然会在心中默默记诵台词,对每一件事情认真,绝不敷衍,全力做到最好,是她一直所秉持的人生信条。

一部舞台剧彰显了中大人精神

《挚爱》以上世纪50年代至2003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为背景,聚焦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香港大时代的变迁,展现了商界的刀光剑影以及从校园到职场的爱恨缠绵。个人命运与时代交织在一起,既有精微叙事,又有宏大视角,一如梁凤仪之前的商战小说,从未离开过时代背景。这是梁凤仪的创作风格,她的视角永远关注着时代,关注着人性。

談及这部剧的创作初衷,梁凤仪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5周年,我们都在商量送给母校什么礼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写一部舞台剧最合适,让中大的学子来演绎,全球巡演,让世界各地的中大旅居校友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梁凤仪对母校的感情深刻,为香港中文大学做了不少的贡献,近年直接捐赠母校及为母校引进之捐款已逾两亿元。为什么她这么热爱中大?梁凤仪回应说:“我最盼望的幸福人生是在去世时已没有任何债务,包括金钱债、人情债、恩情债、爱情债、父母债、儿女债、夫妻债等等,当然还有国家债、社会债。无债一身轻,轻身上路,无比快慰。故此,年已七十的我,当前急务就是必须拼命赶紧还债。感谢教育我、让我顺利成长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没有母校的培育,就没有我今天的微成。其实,大恩不言谢,但一定要图报。”

这部剧创作阵容强大,除梁凤仪担任编剧及主演外,该剧由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冼杞然担任总导演,香港话剧团行政总监、话剧出品人陈健彬担任总监制,香港著名戏剧家、中大校董殷巧儿女士担任台词指导,香港著名粤音专家何文汇教授为该剧作词作曲,香港著名留美青年舞台艺术家李卫民担任舞台及灯光设计,香港青年作曲家黄学扬担任音乐设计……这些参与创作的主创人员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他们是“港中大”人。

梁凤仪作为舞台剧《挚爱》的总策划,令她最感动和感恩的是母校香港中文大学上下各人对她的信任与支持,最重量级的演员是校内高层,包括校董会主席梁乃鹏博士、现任校长段崇智教授,在2017年批准《挚爱》计划的校长沈祖尧教授,还有前任校长刘遵义教授、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和陈伟仪教授、协理副校长王淑英教授、崇基学院方永平院长、新亚书院黄乃正教授等全部应邀联袂粉墨登场,客串演出,梁凤仪说:“我没有听过有一所大学可以如此团结一致,校内高层齐上舞台演戏。这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骄傲之一。”

“因为这是中大55周年献礼的舞台剧,所以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特别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我们去温哥华演出时,台下的观众也都是中大校友,很多人驱车几百公里赶来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挚爱》还是中大校友群里热议的话题。”梁凤仪回忆着温哥华站的盛况,神情充满喜悦与温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支持这出跨年度、跨地域的《挚爱》舞台剧,已筹得善款逾1.5亿港元,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作香港中文大学的教研发展、书院经费及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项目中。而在《挚爱》剧目整个筹备过程中,中大校友和教职员上下一心,对这部舞台剧呈现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支持,这在香港文化界实属罕见,也彰显了中大人“博文约礼”、团结奋进的精神。“博文才能做事,约礼就是要约束言行在传统教育之内,包括忠恕之道。”梁凤仪说,“如何实行忠恕之道?我一直认为,打败敌人最好的方法,不是像哈姆雷特一样‘杀死敌人,而是强化自己。我今天比昨天生活得更健康、更富裕、更舒服、更快乐、更精彩,我就赢了。如果我的敌人看见我比以前更好、更光彩,他心里就不高兴、不舒服,我的仇也就报了。但如果他看到我跌在地上重新站起来,为我鼓掌,他就根本不再是我的敌人,我的仇也没有了。所以,变得强大,左右都可以报仇。”这也是《挚爱》这部剧的核心,快意的复仇并非全部,最后还有宽恕,救赎。“大爱化解仇恨,奋斗成就梦想”也是中大校训“博文约礼”的精髓所在。

对于梁凤仪出演女主角,很多人表示惊讶,不仅仅是惊讶于她此前并没有出演舞台剧的经验,更是惊讶于她70岁的年龄怎能在舞台上站那么长的时间还能连轴转,坚持一天两场的高强度表演?

“连我的儿子都在说,你这么一个70岁的老太太也能当上女主角?”梁凤仪说,“《挚爱》在温哥华演出后,两个儿子抱着鲜花上台来拥抱我时说:妈咪,我们服了你。我开心得难以形容!”这动人场面感动了梁凤仪,也感动了很多人,那两个紧紧拥抱着梁凤仪亲吻的儿子还不是她亲生的骨肉呢,做后母做得如此成功,实在令人羡慕。

梁凤仪在微博上详细地分享了关于选角的疑惑。实际上,选定她当主角,并不是因为她编剧的身份,而是经过了专门评委会遴选之后的一致结果。剧组专门成立评委会面向全球校友公开遴选角色,梁凤仪通过参与竞选,最终担任了主角。梁凤仪说:“竞选的地方分别在香港及加拿大,竞选者都是从世界各地飞过来的校友。导演提出将演员分为年轻组与中年组,可以让更多校友参与进来,我非常认同这个想法。”一共有139名香港校友参与竞选,在温哥华则约有30位校友竞逐角色。在竞选出门前,梁凤仪还特意嘱咐丈夫黄宜弘为她祈祷,梁凤仪最终胜出,不忘感谢丈夫,“看来,他的祈祷管用了。”

《挚爱》的执行导演方祺端称赞梁凤仪,说第一次看梁博士演戏,“她是编剧,所以对剧本非常熟悉,念台词的时候都很入戏,节奏掌握得也很好。”梁凤仪则说,“剧本和小说是不一样的。写小说的过程中,作者自己就是导演、男女主角、甚至是龙套,完全都由自己想象和扮演。剧本则不一样,台词最重要,不需要过多描述心理状态,而是留出空间,让导演和演员去发挥。”

漫长的排练,不断地完善,《挚爱》与观众终于见面了。在香港演出时,观众席上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等社会名流。在温哥华演出时,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佟晓玲、加拿大国会首位华裔议员及前内阁部长黄陈少萍等都前往观看,在北京演出的4场,多位文化艺术界的部级和副部级领导出席观剧,给演职人员很大的鼓舞,《挚爱》有星光熠熠的观影团,社会各界以及内地多位知名剧评家们对《挚爱》演绎下的香港变迁、商场沉浮与爱恨情仇给予颇多好评,但梁凤仪并未因此感觉到压力,她一场又一场稳健的演出,为她赢得了赞誉。《挚爱》总监制陈健彬说,“尽管参加演出的港中大校友都不是专业演员,但《挚爱》的水准绝不亚于专业剧团的表演。”

喜欢短兵相接的挑战

舞台剧可以说是梁凤仪的一生挚爱,在香港中文大学上学期间,就是校内舞台剧社团的活跃份子,并在那里认识了第一位丈夫何文汇。后来,她忙于写作等其他事物,30岁后就再也没接触舞台剧了。40年后,梁凤仪通过《挚爱》,以自编自演的形式重回舞台,并用这一舞台剧链接起散落于全世界的香港中文大学学子,仿若圆梦。

“大学毕业及攻读完硕士课程之后,我很希望能深造戏剧,于是写信报读英国著名的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梁鳳仪回忆年轻时与戏剧之间的因缘际会,“得到的回复是要求我到该学院设在伦敦或纽约的报读中心去面试,通过了才可以被取录”。当时她还是穷学生,付不起“前途不明”的旅费,于是便把在大学时代已为电视台写过的60个剧本以及在大学戏剧节所拿到的奖项都向该学院作了详细报告,最终学院约定她不用面试即可录取。等梁凤仪到伦敦注册入学时,刚填上主修“导演”和“演员”便被学院的注册主任摇头否认了,原因是“凡母语不是英文者,不可以主修导演及演员,因为你无法表现莎士比亚作品的神绪”。倔强的梁凤仪又不愿意修习其他专业,于是与戏剧学院擦肩而过。

“戏剧、文学、艺术本来应该是无国界融化人心、触发共鸣的桥梁,却因为语言被迫隔离在外,多么不人性化啊。”时至今日,她还是忍不住感叹。但让她更为感叹的是,如今,何文汇教授翻译的《王子复仇记》可以用粤语在英国演出,大获好评,《挚爱》舞台剧同样以粤语演出,配以中英文字幕,能够全球巡演,赞誉无数。艺术是相通的,她庆幸的是,自己从未丢弃过年轻时的梦想,也从未想过放弃。而年龄,也从未给她造成困惑,“人生从哪个年纪开始做一件事,都不算迟”。梁凤仪说,一如年轻时那个敢闯敢拼勇往直前的女孩子。

年轻时的梁凤仪活泼开朗,积极参与身边的事物,内心里的婉约细腻以她热爱的戏剧形式表达。但她也知道,女性不能仅囤于情感世界的得失,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待她去探索。

1977年,梁凤仪首次创业。她看好菲佣市场,并创立碧利菲佣公司,单枪匹马到多个部门周旋,千辛万苦之下终于取得成功,创香港之先河。1983年,她转任跨国公关公司奥美高级顾问。1985年,再度应邀,协助联合交易所创立国际事务部。1987年,全球股灾,并引发华资经纪与外资经纪的权力斗争,不同派别的办公室政治令梁凤仪倦极,于是在1988年间离开交易所行政总监高职,直至创建勤+缘公司。当她创立的公司上市后,她又以极大的热情参政议政,当过多年北京政协委员,之后又当过多年全国政协委员,港人爱港,港人爱国,是她小说中人物的选择,也是她真实人生的选择。

梁凤仪写作,以香港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为背景,浓厚的商业气息中写尽人性的悲凉,但她又是不绝望的,那些在商业运作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在遭遇考验诱惑时选择尽管也会让人失望,但是她总能在最后让人看到一抹亮色,一如雨后穿透乌云的阳光,因为这就是她内心的投射,她始终相信,人是复杂的但也是明亮的。她的书很快形成了品牌效应,也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财经小说。梁凤仪认为,文学作品一定要在其中表现大时代的核心价值。她的小说做到了。

而她的小说不同于一般女性作家的一点还在于,她赋予了小说主人公以家国意识和士大夫情怀,这使得她笔下的香港现世财经沾有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浓郁的爱恨情仇背后有公平正义的追求,更有家国情怀的大爱,这也是她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梁凤仪在写作上所得的喜悦与快慰,在于很多读者通过她的作品产生深刻的共鸣。她的荣耀与骄傲,更在于不少的读者读了她的作品,在人生低谷中重新奋斗,直至重攀高峰。她的“梁凤仪全球书友会”遍布海内外,每逢梁凤仪有公众活动,她的读者粉丝就会自发自费从各地飞来聚拢一起,因为他们从梁凤仪的书中获得力量,有的甚至走出人生困境。不论是她书里的人物性格,还是她文字中呈现的价值观都给人以激励和启迪。失败,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再站起来;挫折,谁都有,跌倒了再爬起来会走得更稳健;痛苦,没关系,学会在痛苦中萃取财富,让它成为一段经历。在梁凤仪和她笔下塑造的人物身上,以及舞台剧《挚爱》的女主角身上,都会想到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梁凤仪不会像其他作家一样,活在小说人物的后面或者神秘或者归隐安于静谧。她更愿意去参与,去体验这个社会。所以,她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梁凤仪,是积极参政议政的梁凤仪,是永远活在大时代里,在时代浪尖起舞的梁凤仪。

梁凤仪活得坦荡而明亮,她的奋斗,她的失意,她的遗憾,她的成就都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她亦活得率真而热烈,爱恨情仇,不藏不掖,人生序列的重要性,分得清拎得明。童年时,家境优渥,青春期时,家道中落,人情冷暖感触莫深,这些都成为她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养分。梁凤仪的魅力还在于,她历经过黑暗与沧桑但并没有跌落在漩涡之中;反之,她跃起,再跃起,直至飞翔。她汲取更多的是温暖是明亮,生活中的她,总是被家人的爱,老友的呵护,旧部的忠诚,读者的喜爱所包围。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也遍布爱意。

作为一个盛产畅销书,出品多部收视率飙红的传媒老总,人生有无数机会可以出演电影电视剧,乃至女主角,为什么从未想过参与呢?梁凤仪坦陈,相比于电影电视剧排练过程中可以无数次的重来CUT,最后呈现最好的选择这种方式,她更喜欢舞台剧中与观众直接交流的快乐。两个多小时漫长的表演,没有退路,不能重来,每一场演出都是新的体验,有可能出现精彩的爆发,也可能会有表演的遗憾,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动人心魄,恰恰是最迷人的。这也是她痴迷于舞台剧的原因,也是她能够一天两场坚持站立在舞台上情绪饱满奉献出最好状态的原因。她喜欢舞台剧中那种饱满的情绪和张力,她愿意张开每一个毛孔去全身心沉浸在另外一个角色中去感受。一场舞台剧的出演,仿若人生写照,只是,前者有剧本,而后者全凭自己一己之力,如大海荡舟,唯有撑足臂力,全力前行。幸运的是,梁凤仪在人生传奇航程中,积蓄了足够的力量,驾驶着生活这艘巨轮,在时代的大潮中隆隆前行,从未有惧怕,带着她与生俱来的热忱与好奇,一路往前,遍阅人世风景。

一如《挚爱》中梁凤仪的台词:“人生当中,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我从来都没有希望过我可以幸免于难,只希望我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挚爱舞台剧
舞台剧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与启示
舞台剧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
舞台剧改编电影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
部署进取策略 招收优质人才
卡地亚挚爱浪漫之约法式浪漫 钻写永恒
张萌:挚爱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