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语的实践与思考
2019-04-23范生娜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改发展中的主题。课堂评价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构成模块,如何采用科学的激励性评价语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提供给数学教师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语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初中生正处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数学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对数学课程的信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现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语的实践与思考谈一点体会。
一、 建立数学课堂评价目标,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2011年修订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彰显数学育人的价值。新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能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是人的生命意义经课堂教学过程得到彰显和扩展。设立课堂评价目标作为激励性评价流程的关键环节,当评价依据设立后才能有效选择评价模式。通常情况下,设立评价目标需要关注下列要素: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理念与教育目标。当三个要素融合后才能使评价目标更科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在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并非将关注点落在学生的记忆上,而是需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小组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以及课下完成作业的质量。数学学科主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积极性,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课本中提供的素材,深度挖掘课本背后的育人价值,以此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预设激励性评价点,在人教版《勾股定理》一节中,章前图是经过处理的弦图,展现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会徽上。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设问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数学界盛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图案作为标志,这张图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从而很自然跟学生一起研究赵爽弦图,和学生们一起循着古代智者的足迹重温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
二、 渗透参与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数学课程的关键是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教师在课程中不仅应讲解数学知识点,还需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站在多元化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激励性评价语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投入到问题中来寻找解决思路,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方式来进行点评。例如:在解方程这一章的教学中,题目的要求是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x(x+3)=6(x+3),学困生的答案是x=6。或是变成一般式,然后利用求根公式求解,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认可,肯定他在学习上的辛苦付出,并指出求根公式是初中数学学习中形式最复杂的公式,他都能掌握,然后请该生再观察一下方程特点,有没有更快、计算量更小的方法。在老师的耐心点拨下,学生用因式分解法快速求解,为树立学生信心,教师应再给学生布置一道类似的题目,改动不要太大,学生就在教师的不断认可和肯定中,对这一类解方程的题目灵活掌握,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心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 尊重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初中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特征,教师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需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课程教学中从多个维度开展评价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当学生获得微小进步后,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及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科目建立坚定的信心,当他们的表述的确有一定的创造性时,同样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评价中侧重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譬如在三角形中位线的讲解中,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概念与性质,但是在一些问题的解答中对于题目条件中隐性中点的捕捉存在一定的难度,如等腰三角形中直观给出的高的条件,题目中提到直径,垂直中的垂足,一些题目中给出的线段长度所体现的倍半关系。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运用激励性评价语鼓励善于捕捉隐含条件的同学,通过表扬这些同学的敏锐的捕捉的角度,同时起到示范他人的目的。
几点思考:
1. 课堂评价具有瞬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实践研究,不断提升个人的觉知能力,将敏锐的洞察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突发情况应变能力融入课堂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智慧,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2. 所謂好的课堂标准,就是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参与程度,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合适的参与数学学习思辨的舞台,课前研磨到位,课才能教的到位,所以要发挥数学教研组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作用。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多版本的教材,关注不同版本的例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深度发掘课本中每道例题和习题背后承载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情感得以抚育。
3. 课堂评价要讲究语言机智,每一次课堂评价都力求在赞美与肯定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又要为他们指明方向,还应讲究适度原则,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机会,敢于让学生表达和独立思考。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善于巧妙的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正方向。有价值的课堂激励性评价应当像一面百变魔镜,让学生真切的看到自己的优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建刚.激励性评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0(4).
[2]徐佳德.动力来自于激励——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67-69.
[3]姜强.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4(37):67.
作者简介:
范生娜,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华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