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

2019-04-23靳启明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途径研究小学科学有效性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在学生小学时期进行科学素质培养,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好基础,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获得书本中学不到的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本文以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探究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途径研究

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学生多,老师少,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充足,专门的科学课老师更是稀少,所以一些学校的科学课都是由其他课的老师代上,再加上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搞好文化成绩就好了,对科学实验课不够重视,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科学课老师,致使许多代课老师在上科学课时,没有一套系统的标准,在课上根据自己的想法侃侃而谈,省去实验步骤直接讲解方法和结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专业的科学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做不到及时地引导,把“实验”二字看得不甚重要,课堂教学的结果也收效甚微,仅仅依靠走过场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效果。

(二) 学生对实验活动的不重视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小学阶段是打好文化基础的关键时期,他们这种对实验活动的不重视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的想法,以至于大部分小学生认为科学实验课对于知识的学习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有甚者直接把科学实验课和自习课划上了等号,往往把它当成是放松、宣泄的调剂品,对于课堂上知识和实验的练习抱着一种“玩耍”的态度,把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到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上,这也是对科学实验活动学习的一大阻碍。

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科学实验素养不高

我国教育界新一轮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从教材到课堂、理念都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革新。但是,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的还是已有的旧知识,目前的水平还不足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隨着科学实验要求的提高,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实验的专业性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进行步骤的引导和数据的分析,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实验讲授以课堂教学为主

目前的小学实验课教授受到过去固有授课模式的影响,将传统的知识灌输看作是小学实验课的基本手段,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就算完成任务了。在他们的眼中,小学生配合能力差、动手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在进行实际动手的实验操作上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打好知识基础为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科学实验课堂成了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背诵实验结果的枯燥学习,而这样的教学结果实际上违背了新课改对师生教学的要求。

(三) 实验教学缺乏规范性

即使有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起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系统的实验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指导,这就导致了实验过程中各个小组得不到有效的分工配合、实验过程相对混乱,学生并不能真正把实验过程当成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而是当成了嬉笑玩闹的平台,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过程认识不够深刻,对实验结果记忆不牢。

(四) 实验过程缺乏探究意识

在进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时,教师往往采用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性格特征分成实验小组的形式,让小组成员或者小组间通过合作探究新知从而来完成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多为其他学科的教师,缺乏教授实验科学课程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指导或讲解,小组之间依然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学生之间往往无法形成统一性的意见,这就容易导致小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实验探究活动收效甚微。

三、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而好奇正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知识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成效。比如,在教授《空气占据空间》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巧妙地设计实验导入,在玻璃杯底部塞进一团餐巾纸,再将被子竖直扣进水中,之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问题:玻璃杯中的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下面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 理解教材,勇于创新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教材当作跳板,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在学习《声音与传播》这一单元时,可以先把教材放到一边,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纸杯电话”,学生们在思考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声音可以使振动膜震动,通过纸杯和棉线的传播将声音传给对面的人听,然后再用同样的原理解释教材中的案例,让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同时将知识牢固地记忆在脑海里。

(三) 发散思维,及时总结

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操作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之后,可以趁热打铁抛出问题,请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在工程中的运用,比如施工中混凝土的铺设方式、马路上预留的一条条缝隙等等,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馈,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对实验过程以及现实应用及时进行总结,提出课上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期望,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 结语

在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上,我国的教育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通力配合。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远慧.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

[2]谭金英.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改研究,2016.

[3]郭志强.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南丰附小,2017.

作者简介:

靳启明,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高庙小学。

猜你喜欢

途径研究小学科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
夹江县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