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影响

2019-04-23古翠凤梁韦娟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需求一带一路

古翠凤 梁韦娟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伴随发展需求,劳动力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急需人才的输出载体,应及时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需求改变自己的发展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關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应用型高校;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4-0005-05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的。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一带一路”战略写入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合作涵盖范围广,包含经济、能源、设施合作、政策沟通,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的背景条件

(一)经济背景条件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以劳动力初级产品为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再单一,电机、电气设备、医疗设备以及车辆等都成为我国出口产品。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出入境旅游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战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虽不能将旅游业发展全归功于“一带一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我国文化输出,吸引了游客的到来。旅游、文化、进出口的变化需求为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了参考的方向。

(二) 社会背景条件

1.提供了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了我国及沿线的64个国家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 战略在为我国提供就业岗位的基础上,也为沿线国家创造了16万个就业岗位。例如,2015年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项目不仅为印度尼西亚增加了就业岗位,也为我国铁路建设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另外,“一带一路”为国内外合作提供了机会,大量拥有自身企业文化的外资出现,为人们的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

2.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表1可见我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上升,且国人出游目的地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增多。以前出国旅游需办理护照、签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深入,截止到2017年5月,“一带一路”所覆盖的60余个国家中,已有超过20个国家对中国实行了免签和落地签,出国旅游成为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促进了我国出境游的发展。国人不仅可以在闲暇之余外出旅游,还可以了解他国文化、风俗习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文化背景条件

1.促进传统文化交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大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已经开始。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世博会时,古井贡酒作为世博会中国馆的唯一合作伙伴,让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不同制度,并且多数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一带一路”战略除了为他国提供了解我国文化的机会,也为他国人民学习我国文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2.来华与出国留学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经济贸易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国开始注重教育的联通性。长期以来,各国教育交流以互派留学生为主要模式。表2显示,从2012年开始来华留学的学生总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非洲增长最明显,未出现过回落现象。

表3显示,我国出国留学生的总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来华和出国留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以非洲为例,我国的教育与非洲相比较为先进,且我国给予来华留学生政策优惠,刺激了非洲学生到我国留学的欲望。反观我国出国留学的数据,虽呈上升势头,但我国留学生多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东南亚和非洲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未成为我国留学生外出留学的首选地点。

3.政府及沿线国家实行学历互认政策

各国都在为“一带一路”教育沟通做着努力——学历互认。2017年,为积极贯彻和落实《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教育部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规划,并且牵头制定《亚太经合组织教育战略》。在加强政策沟通方面,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学历学位互认[1],这未尝不是促进我国学生外出学习、吸引国外学生的有效手段。为保证教师与学生对外交流的环境,教育部和中央外办等部门合作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了国际学术交流的政策支持。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一)文化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文化人才培养面较窄。以语言文化为例,高校开设专业中英语、法语、德语等常用语言类专业较多,其他语种开设较少。据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2]。然而,翻看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设置不难发现,泰语、老挝语等东南亚语言少数存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中,立陶宛语、希伯来语少有学校开设。“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众多,急需培养小语种人才。小语种人才的充分供给,才能在了解他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人才需求目标的转变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的一大转变。

(二)政治法规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各国政体、国体存在差异,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反倾销、反补贴案件频发。截至2013年底,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是印度,接下来是欧盟国家、土耳其和巴西[3],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不仅存在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还发生在沿线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法律法规人才的培养,着重对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进行研究,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对他国针对我国提出的贸易起诉进行及时应对。

(三)旅游人才的需求

我国入境游客多为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导游外语情况来看,多为英语;从宗教文化掌握来看,对西方发达国家或东南亚国家宗教文化了解较多。“一带一路”战略拓宽了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地,而目前我国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宗教的旅游服务人员相对较少,沟通问题成为旅游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在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快对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语言、宗教等人才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在尊重本国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外来游客。

(四)金融贸易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提出了贸易沟通和资金沟通,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定位。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总数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外贸总额逐年增加,意味着相应的岗位人才需求量增加。如何在新的经济态势下促进各国间金融创新和经济合作,都需要高校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拥有扎实功底、应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五)基础设施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拓宽了发展市场,因为其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合作增加了人才需求量。基础设施专业包含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等专业。相关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将高达80 000亿美元,其中涉及卫生、水务、交通、电信以及能源等多个领域[4]。另外,随着合作的深入,更加强调复合型人才。如公路建设会涉及到生态、财政、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各学校改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快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促使各学科间协调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

(一)应用型高校教育对象扩大化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对象可概括为:一是高考升学或专升本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应用型高校应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所需,及时更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在职的工作人员。应用型高校应该承担起地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再培训的责任。根据“一带一路”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当地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与相关公司、企业形成合作伙伴,提供再培训服务。三是教师。目前,高校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教师缺乏实践技能和经验。应用型高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技能、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且国家越来越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应用型高校应将教师列为培养对象,对校内外教师提供在职培训。

(二)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的多样化

“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5]。“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但应用型高校存在专业设置相对单一的现象。“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面临小语种人才缺乏现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属于九大语系,语言资源丰富,语言状况复杂。沿线国家重视语言问题,语言使用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6]。但我国高校对应专业语种只覆盖了其中的20个语种,且大部分语种在读学生数量不足百人,立陶宛语、希伯来语等小语种专业开设院校局限于985、211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多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语言。这种空缺将会影响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金融贸易和基础设施类专业在我国发展前景相对较好,从专业设置来看局限于名校和普通高校、专科学校里,应用型高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场所,相关专业却缺失。除了上述专业外,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专业开设不够细化。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方向应被应用型高校作为专业设置的参考依据,完善经贸类、旅游类、交通运输类、能源类、语言类等专业设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应用型高校教育场所的多元化

职业教育发展中我国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落实上却存在差异。我国高校的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场所转移到课堂外,发生于毕业实习中,时间短,这样的模式仅能学到浅层经验。

应用型高校应注重结合地方特色,重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中强调“应用”二字。所以,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应增加企业学习的时间,根据专业需求,适当调整部分专业的教学场所,可采取国内外合作办学模式。例如,小语种专业可以采取“2+2”或“3+1”模式,学生到所学语言国家感受语言氛围,改变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的教学形式。

(四)应用型高校办学思想的开放化

“一带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的合作,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办学应树立开放的思想,尊重、接纳和吸收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办学经验。开放的办学思想要求我们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吸收沿线国家可借鉴的经验来推动自身教育的完善。我国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且辐射范围小,树立开放化办学思想是“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下的必然转变。

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发展建议

(一)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扩大培养对象的范围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对象除了学生外,还应增加对学校教师和在职人员的培养。高校作为地区发展人才输出的载体,应积极承担当地人员的培训任务。应用型高校可与企业签订合同,定期接受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紧跟“一带一路”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对象还应包含学校教师。应用型高校应成立技能更新小组,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动态,研究行业新趋势,及时组织学校内部教职工参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以“一带一路”为依据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

在专业建设中要坚持以“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为核心,结合地方战略定位以及地方发展需求及时变更专业设置。

1.增设并完善小语种专业

小语种学习年限为四年,专业招收人数少,很难满足“一带一路”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地方发展所需开设小语种专业。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与新加坡、柬埔寨建立了合作园区,同印度尼西亚、泰国建立了产业园区,因此,高校可增设泰语、高棉语等专业,为地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

除此之外,还应完善小语种专业的设置。日语专业设置可分为日语、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等细分专业。在开设小语种专业时,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和“一带一路”需求细化专业设置。

2.增设旅游相关专业

除语言类人才紧缺外,我国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空白状态,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各地战略发展定位开设相关专业,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广西与东盟各国拥有海陆相邻的优势,且坐落在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拥有独特的卡斯特地貌。应用型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可以增加会展服务相关专业设置,保证会展类人才供给;增加旅游规划、旅游管理等专业的设置,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需求。

3.完善经贸、信息、能源类专业的设置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家为其发展提供通关便利、税收优惠等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驾护航。应用型高校根据国家的发展政策以及全球的发展趋势,增加经贸类专业;增加信息类专业,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增加能源类专业,促进在各国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保证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发展。

(三)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场所

应用型高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人才需求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调整学校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应增加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的时间,将教学场所延伸到企业,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和实习。必要时可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其次,积极创造学习环境,可采取国内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互派留学生、交流生。

(四)积极落实开放的办学思想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应用型高校办学要坚持开放的原则,在合作基础上掌握各国文化和发展需求,参考“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需求,设定相关专业,扩展学习场所,吸收各国学生。根据学校专业设置需求,向企业、行业及其他院校聘请经验丰富人员担任专、兼教师。必要时还可采取合作办学,部分教师资源短缺专业可与其他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所需人才。

(五)完善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的众多专业,其发展对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大,应用型高校应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师资队伍。

一是教师培养需要一定周期,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向企业、行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公开招聘兼职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应用型高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在教师培训方式上,除安排教师在校内进行学习外,可定期安排教师出国进行学习,学习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缺失;还可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学习相关专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三是积极引入外籍教师,弥补专业师资空缺。例如,“一带一路”对小语种人才有较大需求,但教师培养需要一定周期,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聘请相关语言国家的人才来弥补小语种专业教师的空缺。

(六)扩宽合作办学主体

201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提出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计划。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应用型高校应跟随国家政策,积極开展合作办学,与沿线国家进行教育合作,开设小语种专业、工商管理、法律、教育学、金融投资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等专业,部分专业可采取“N+N”模式。除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境内办学外,应用型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境外办学。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建有136所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达到94所。应用型高校可聚焦于我国部分语言、文化等专业,将我国中医学、传统武术、针灸、酿酒等设为专业,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为应用型高校发展作出了指引,应用型高校应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46个国家和地区学历学位互认[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8):42-43.

[2]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J].中国科技术语,2015(6):62.

[3]董红,林慧慧.“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15(5):119-124.

[4]李兰,赵芳.“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9):21-22.

[5]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6]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1(2):13-19.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人才需求一带一路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