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

2019-04-23张福梅

时代金融 2019年8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物品民众

张福梅

摘要:201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公共物品作为提高人民社会福利,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同样需要在有效供给上进行改革。本文主要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和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一、引言

公共物品作为增进社会福利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资源,其公共物品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而对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研究则会为稳定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探索。文章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供需和寻租问题,侧重于从效率角度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一系列问题,并阐明了有效提供的制度设计,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提供了某些启示。

二、公共物品基本概念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萨缪尔森最先比较精准诠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在1954年《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解释了公共物品。他认为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任何一个个人消费公共品不会致使他人消费数量的降低。张五常认为,“publicgoods”一词本身就是不精确的,他认为公共物品的唯一特征就是没有边际成本。伴随公共物品这一观念的诠释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观念不仅是公共财政理论或者公共经济学的奠基石,同时也是以布坎南为主的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核心,它在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公共物品分类

公共物品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竞争性和排他性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不可竞争性和不可排他性;二是俱乐部物品,具有可排他性和不可竞争性;三是公共池塘资源具备不可排他性和可竞争性。

按照影响规模可以分为全国公共物品和地方公共物品。整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受益于国防,因而它是一种全国公共物品;而洪水设施或者某个城市中心的公园,他的受益主体只是该城市或者该设施覆盖范围的居民,因而他们是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另外还有一部分公共物品的影响规模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能决定的,比如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恐怖威胁等等,他们就是属于全球性的公共物品。

按照物体的状态划分又分为有形公共物品和无形公共物品。

按照供给主体的不同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市场供给公共物品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特点

对公共物品的特点进行概括包括一下几点:

一是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的是消费者人数的增长不会使得生产成本增长,这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带来社会边际成本。

二是非排他性。对于私人物品,某一产品的产权确定了那么我们便拥有了该产品的所有权,比如城市中的花园,很明显我们要不生活在周围的居民排除在外是不能实现的。

三是外部性。指的是他人无需支付任何成本就可以得到经济活动多发生的结果,使得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发生偏离。

三、公共物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

目前,供需失衡是本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有需求无供给、有供给无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三方面。显然,在我国现存的经济形势下,刺激需求不能解决矛盾,甚至会加剧矛盾,进行供给侧改革成为有效途径。

(一)有需求无供给

在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的许多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许多缺陷,教育、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公共物品都是该地区所需要的,但是在供给中仍然存在不足同时有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也被低质量物品充斥着。

(二)有供给无需求

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公共部门时为了政绩工程加大基础设施的供给,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基础设施接近饱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扩大需求会加剧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

(三)有效供给不足

我国的供给体系低效问题严重,公共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私人供给很难获得经济利益,而政府供给过程中常常存在低效率的问题,使得有效供给不足。

四、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伴随经济的增长本国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公共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逐渐加大力度,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规模逐年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民众生活福利得到增加。而在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成绩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存在的弊端。

(一)公共物品质量参差不齐

公共物品的生命所在是其质量,在公共物品的供应过程中经营主体单一,政府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边沁的功利主义中提出了一套计算快乐和痛苦值的方法,当某一个事情的所有快乐值大于其痛苦值时,该主体就会选择这一行为。由于政府的能力限制或者道德的弱化,此时减少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给他带来的经济利益要优于他完全按照标准高质量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带来的快乐,此时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时就会参杂着低质量的物品供给,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某些公共设施的豆腐渣工程。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

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由于自身这种功利主义行为的限制,经常导致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情況大量存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很落后而在一些城市或者大学校园里公共基础设施经常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甚至失去了公共基础设施本来的作用。

(三)公共物品供给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和谐

“政府存在重视城市忽农村,重视东部地区忽西部地区,重视发达地区忽落后地区”从公共部门的角度看,不管是政绩工程还是个人道德问题,将公共物品投入经济发达地区获得的经济利益要优于落后地区,因此政府会将重点集中在“城、东、发”而忽视弱者,这使得政府公共部门在注重效率时忽视了对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四)公共物品在供给上存在寻租现象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关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化利益得到过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都是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最为行动目标的“经济人”,而政府在这一行动过程中则是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利益”,但是政府官员也是一个个的经济活动中的“理性人”构成的,因而他们也会遵循他们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动,进而他们会依据自身的权力优势控制资源的配置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政府这样的双重性质导致了在公共物品的供给行为上极为容易出现寻租现象。

五、政策建议

(一)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物品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由市场机制来完成已经不是最新的话题,然在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现实中纯公共物品这就为市场机制进入提供可能。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竞争,通过竞争打破政府公共部门垄断的局面,使得消费者可以进行多种产品的选择,进而促使生产者降低成本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

(二)建立民众需求型的供给体系

公共物品供给不是单方面的供给决策,也是民众进行选择的过程,政府需要设计相关的机制来激励民众表达诉求,方便政府掌握正确的信息进行公共物品供给。

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对民众宣传,培养公民偏好意识。或者政府也可以与非盈利的组织合作对区域内的民众进行偏好宣传教育。

第二,对自主表达诉求的民众进行激励。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对表达需求的民众进行一定的奖励,民众也是市場经济中的理性人,当他们观测到这一行为是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会增加自己的需求,因而对民众正确表达自己诉求进行一定的奖励措施是会激励其他民众效仿被奖励人,进而有利于政府公共部门获得关于民众意愿的正确信息。

第三,公共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来强制民众进行意愿表达,但是政府需要谨慎使用自己的职权避免民众反感和以权谋私行为。

参考文献:

[1]朱柏铭.公共部门经济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卢洪友.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5).

[3]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s&\socialSciences,2009,39(6):133-144.

[4]刘帅.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5]Samuelson,P.A.Thepure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J].ReviewofEconomiandStaistic,1954(36);387-389.

[6]刘志铭.我国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机制及改革[J].经济纵横,2003(11):29-32.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物品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称物品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