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23王娜娜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室指标

王娜娜

(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潍坊 262700)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手术进程、效果,围术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增加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以及治疗隐患。安全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可以成功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手术效果,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可以促进患者健康恢复[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患者为例,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护理模式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8年1~12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妇产科自愿手术患者;(2)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肝肾功能衰竭患者;(3)精神以及认知障碍患者。最小患者22岁,最大患者60岁,患者年龄均值(35.50±6.50)岁;手术类型:剖宫产5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以及无痛人流术各25例。进行1:1比例分组,小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病情变化观察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安全护理模式。(1)成立手术室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等形式总结妇产科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结合手术护理标准制定护理计划、明确分工以及护理环节责任,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另外,细化交接班制度,核对手术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以及手术名称等,并对相关信息及时核对签字,细化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在疲劳情况下发生不良事件。(2)安全护理措施。给予手术患者心理辅导,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术中配合事项,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手术耐受,和患者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顾虑并进行疏导,注重沟通技巧、秉持专业的工作态度,为了提高患者认知度,要求沟通时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表述不清导致的纠纷。术中检查医疗器械,并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光源,结合手术需求、患者舒适度选择体位,做好手术皮肤消毒、铺巾工作,密切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工作,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实时观察患者情况,患者稳定后送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护理质量(消毒隔离、器械准备、操作规范,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以及护理纠纷率、差错率、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妇产科手术患者指标结果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计数观察指标(护理纠纷率、差错率、满意度)以%形式展开,x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消毒隔离、器械准备、操作规范护理评分)以±s形式展开,t检验。结果P<0.05,表示妇产科手术患者指标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计数指标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纠纷率、差错率、满意度情况见表1。指标占比率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1 妇产科手术患者组间护理效果对比[n(%)]

2.2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消毒隔离、器械准备、操作规范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见表2。指标评分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2 妇产科手术患者组间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2 妇产科手术患者组间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消毒隔离 器械准备 操作规范试验组 50 94.0±3.3 93.2±4.3 95.0±4.3参照组 50 77.5±3.2 86.0±4.0 80.5±4.5 t值 25.3816 8.6690 16.473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安全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细则、制度、规范进行医嘱护理,护理工作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护理计划调整,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细致性、有效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患者安全性。妇产科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结合既往患者护理风险进行预防性干预,优化并细化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干预效果。符静研究指出,安全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率,提高护理满意度[2]。

综上所述,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成功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性,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妇产科手术室指标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