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赏析关键
—— 寓情于景

2019-04-23陆有富

文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屈子春潮屈原

文/陆有富

/名片夹/

陆有富

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述3部。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古诗鉴赏试题是要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存在囫囵吞枣、终隔一层的现象。作答时往往笼统概括,大而无当,一系列名词术语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蜂拥而上,其背后显示出了学生面对诗词鉴赏的乏力和无奈。下面以两首五言绝句为例,具体说明古诗欣赏中细读的关键,从中亦可体会出这两首诗歌所体现出的情景相融的特点,避免欣赏时泛泛而谈。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便以映门淮水之碧绿衬托出主人留客之心的殷殷切切。南朝梁的江淹在《别赋》中就曾写到:“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不难看出,首句便在写景中暗寓节令与送别,而这映门的一江春水碧波怎能不引发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等到朋友离别之后,诗人又以明月、春潮等形象来表达思念之愁苦。诗人只将满腔的思念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希望它带给远行的朋友。结句奇语迭出,与首句遥相呼应,借那夜夜高涨的淮河春潮表达朋友别后的心境,进而形象化了自己内在的心绪,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至此,我们看到诗人王昌龄寄给郭司仓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通过“绿水”“明月”“春潮”等形象所表现出的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首二句“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发端不凡,运用倒装的形式,将屈原的忧思感愤之深广通过所见之形象描绘出来,这些哀怨悲慨直如滔滔滚滚的沅湘江水流之不尽。前一句的“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的“何深”,表怨之深重。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则以景收束全篇,将屈原的哀怨与作者的悲感一并推入这落日苍茫的秋色之中,可谓别有余味。这两句化用屈原的《湘夫人》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面对此番悲凉萧瑟的景象,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的悲慨亦有“何深”了,真是令人掩卷再三而忧愤难平。诗人在此诗中围绕一个“怨”字,借“沅湘”、“落日”、“秋风”、“枫林”等形象向读者托出满腔的悲怨,读来如闻浩叹,令人低回不已。

这两首诗都是短短四句二十字,诗人触景生情,在叙写中把形象和情意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情与景浑然为一,读后令人回味。

猜你喜欢

屈子春潮屈原
春潮奔涌东方阔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天马寨两咏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秋月登岳阳楼悼屈原
端午思屈原
草原春潮
屈原送米
归来吧,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