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保存一场大雪?

2019-04-23

文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谢道韫老杜柳絮

本栏主持 :权蓉

本期嘉宾:顾随、陈弱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当我们读不懂“雨雪霏霏”,当我们读懂了它却不明所以,无法说出它的美,这便是没有把握门道。顾随先生所做的,正是通过寻常所知的文本,打破阅读中不知其所以然的障碍,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中国经典的原境界。他幽默明白的比喻,敏锐精辟的见解,恰如这炎炎夏日的一场飞雪,直令人灵台清明,豁然开朗。

◇柳絮因风还是盐撒空中?

中学时代和下雪有关的课文,有两篇最有意思,讲的都是东晋人的故事。一是王徽之雪夜访戴,从今天的绍兴到嵊州,七十多公里,仆人顶风冒雪划了一整夜的船,结果王五公子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门都没敲就挥一挥衣袖回家了。

另一篇是记载他的二嫂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太傅谢安在下雪天举办家庭聚会,谢道韫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举夺魁,也成为了与班昭、蔡文姬等齐名的古代才女代表。

“柳絮因风”之所以比“撒盐空中”好,正在于它不仅点明了雪的颜色之白,更表现了大雪飘落的轻盈姿态——这个答案,大概是我们在中学时都听过的,最没有年龄代沟和地域分歧的说法了。

◇写诗不是照相机

真与不真,的确是评价古人写诗相当重要的一个标准。能写出寻常人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世间所无的场景和事物,不一定是优秀的诗人,你也许更适合做一个科学家或者幻想家;但若能够言人人之可见可感而不可说,把最寻常的风景人情真切地传达给他人,你就一定具备了穿越回古代做一个诗人的潜力。

“月黑杀人地,风高放火天”,在世法上讲,是不能承认的;在诗法上讲,却可以承认。诗中的是非善恶和法律的是非善恶不同,这两句既真切又直率,事虽邪而思无邪,便是有诗味。

鲁迅曾经在文章里写一个军阀,说他下野后脱下军装,日日在租界种花饮酒,而且模仿陶渊明写诗,琢磨文字、句法,很下了一番功夫。但鲁迅只批了两个字:不像。这就是所谓的言不由衷,是不真。换了今天的话说,就是太做作,反不如月黑风高来得可爱。

乡下的小酒肆门口有对联,说:进门来三杯醉也,起身去一步歪斜。境界虽然浅白粗俗了点,却颇有诗意,正是因了它不加掩饰的真实。

又有一联:刘伶问道何处好,李白答曰此地佳。这也是乡村小酒肆的对联,看似文雅,实际上还不如前一联。通篇说来不过“此地有酒”四字,反倒没了上一联平白如话的人情味,所以耐不得咀嚼。

可见诗的好坏和知识水平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用不用得几个典更是末流小节。

过采样则是从原始数据集中的样本出发,生成新的样本插入到数据集中。对于“少数类”样本集合S的样本点,选取的k个近邻,再从中随机选取若干样本。假设其中一个近邻为,则可由下式构建新样本点。

古人用活的语言写自己心里的感受,于是作出来的诗也有活泼泼的真实。现在人写古诗是利用古书,用古人用了的字,如果能够写出一点自己的意思,那还可以;要是连这一点意思都是古人的,就真连下野的军阀都不如了。

◇最美的雪都在这里了

是不是只要“真”就是好诗了呢?为什么老杜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千古经典之作,而韩大文豪的“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就算不得公认的好诗呢?文学不是照相,绝对不是专门以描写为能事,如果只求描写之工而没有自己的情感,自然难以成为好诗。若按照这一层标准,把王家二嫂谢道韫的“柳絮因风”拿来和其他的咏雪篇章比一比,结果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说雪,第一当是《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其次便是汉代古诗: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昨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诗经》是主观的,说自己;汉诗是客观的,写的是别人,但也仍然是表现自己的情绪。

至于老杜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只能说他有感,不能说他有情。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写情倒不能说不真。按说兄弟手足之情总该厚于朋友,但这句诗读来却远远不及汉人的“昨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感人至深,这可以说是老杜的失败。他说雪没有自己,说自己的感情又忘了雪。汉人两句诗,雪中有情,情中有雪,虽然只有两句,却包括了天地人生。

老杜“急雪舞回风”,把雪形容得淋漓尽致;韩愈“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更加刻画得厉害,却也更加没有余味。极力描写,不留余地给读者想象,岂不是把读者都看成低能儿了吗?

《诗经》的描写,便只有“依依”和“霏霏”罢了。汉诗只说“风雪”,更不说是怎样的风雪,却让我们慢慢去想,激活每一个读者自我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好诗的“韵”。

苏东坡也有雪诗:“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和“撒盐空中”一脉相承,虽然写得情景逼真,却没了一点“韵”,再好也是匠气。

《诗》三百篇,此一场雪动人无数。刘长卿“风雪夜归人”,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情真而韵厚,都可说是三千年前同一场雪的余绪。

冬雪之美,大概不止于“柳絮因风”的姿态,而是在说不清道不明的“依依”和“霏霏”里,古往今来的读者都回味出了相似而又独特的自我经验:或许是下班途中,路灯下疲惫而静谧的漫天洁白;或许是异乡客居,多年好友重逢的围炉夜谈;又或许是初雪之夜,就着啤酒和炸鸡的年少轻狂与哀愁……

一首诗创作结束,字句也即固定。但一首好诗,却能够为它的读者提供情感上回味不尽的绵长体验。而一个优秀的读者,也必定不仅是看看热闹,他能够顺着诗歌提供的路径,发现文学之美和自我生命之美。

本栏主持 :慧超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4 月 |

经典读书会 |

推荐书目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让人笑着流泪的绝唱。有人说“也许路遥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版图上最后的一个殉道者”。路遥的一生如同自己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亦没有哪代人的生命是虚度的。

改革开放40年,中华大地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但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励志、奋斗、勤劳、向上向善、修齐治平等等。今天,打开互联网,“路遥”“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等仍是网民们追捧的热词。在2017年公布的清华、北大等十七所高校借阅排行榜上,《平凡的世界》是上榜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在浙大的排行榜更是连续四年排名榜首。曾有报媒做了调查,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

作者:路遥

国籍:中国

职业:编辑、作家

代表作品: 《平凡的世界》《人生》

主要成就:30岁的时候,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32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县办招待所,用了21天写出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一举成名。青年时期的路遥曾这样给自己立誓:“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他说到做到,呕心沥血6载,终于在1988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制。2018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10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路遥光荣入选,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猜你喜欢

谢道韫老杜柳絮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