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升效率

2019-04-22朱桂云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效深度精准

朱桂云

【摘 要】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自主学习有深度,小组合作讲实效,倾听习惯要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提升效率”的意义。

【关键词】 精准  深度  实效  效率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间“分享思考与体验、交流情感与观念”的过程。传统课堂缺少活力,常常是满堂灌、满堂练,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受到阻碍。如何实施课堂改革,我认为要优化课堂结构,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能提升课堂效率。

一、教材把握要精准

高效课堂强调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明确编者意图,准确把握知识点,熟悉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不依赖教材,可把有利于教学的课外资源、现实生活材料引入课堂,实现课内外互补;对教材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重组,促使课堂生动形象,达到激发兴趣、拓宽知识面,实现高效课堂的效果。如《24时计时法》一课教学时,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时间尺:

课前让孩子们吃透这把生动、形象的时间尺,在解决本课知识点时教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化难为易,学生能快速、熟练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有深度

学习活动中,教师常担心“没讲的知识,孩子学不好,学不了”,即使采取自主学习也是象征性的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学习的潜力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应加重自主学习的份量。首先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让孩子们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切实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只有相信学生,才能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让孩子的自主学习有广度和深度。学生能回答的学生说,说不完整的互相补充;可以做实验的尽可能让学生动手;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能评价的让孩子们自行评价。教师只起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我给出导学案:

问题一:一条长10米的笔直公路的一边上,每2米种一课树(头尾都种),一共要种几颗?(此题数据采用小的,方便学生探讨时即可画图,又可进行实物尝试,更加形象、生动、直观)

总结规律:点数=段数+1

提升训练:一条长100米的笔直两边公路上,每20米种一课树(头尾都种),一共要种几颗?(此题数据加大,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时考验孩子审题的细心度)

问题二:一条长100米的笔直公路的一边上,每20米种一课树(头尾都不种),一共要种几颗?提升训练题:一条长100米的笔直公路的两边上,每20米种一课树(头尾都不种),一共要种几颗?

总结规律:点数=段数-1

问题三:一个长100米的圆形溜冰场,每20米装一盏灯,一共要装几盏?

总结规律:点数=段数

①鼓励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②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鼓励人人参与、激发竞争,教师及时赞美。重点说清点数与段数的关系:问题一段数为什么加1;问题二段数为什么减1;问题三点数为什么等于段数。教师在两个环节中只起着点拨、补充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抽象概括等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创造性、张显个性,孩子们感觉课堂生动有趣,知识、规律是自己发现的,记忆深刻,实际运用得心应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讲实效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从两方面着手。

(1)科学组建。组建合作小组要有科学性,教师对班里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有深入了解,在组合时尽可能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安排四人一个学习小组(两优生、一中等生、一后进生),角色有:小组长(统筹安排事务)、解说员(讲解解题思路)、补充员(对讲解员进行补充)、板书员(板书主要内容)。

(2)人人参与。斯金纳的强化原则指出“如果努力会获得奖赏,将会继续努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我在学生汇报环节进行量化,分成5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 (教师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50%)。为了确保人人参与,首先要求小组汇报前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其次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报中角色安排上:小组长先优生担任,待小组成员熟悉每个角色任务后轮流担任;解说员刚开始安排中等生,以后轮流体验,尽量多安排后进生承担;这一角色如若经常安排后进生且完成的较好的有额外加分(1分或2分),这样孩子们为了得到这个额外加分,会尽可能地安排后进生体验,并且还会热情的帮助他解决解说中遇到的困难,后进生通过努力,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学习主动有信心了,成绩就进步了,补充员(先由优生负责,以后轮流体验);板书员(先要求字迹端正者,以后轮流体验)。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有事可做,激发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结合每天每个学习小组获得的分数综合评出每周若干个优胜学习小组进行奖励。整个学习过程真正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做到提优补差,实现团队作战、整体提升的目标。

四、倾听习惯要培养

学会倾听是学习的关键,是人生成长的重要能力。要实现课堂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孩子们必须学会倾听,不但要听教师说,更要听学生说。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四十分钟孩意力都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儿童的有意注意所维持的时间是有限的。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可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创设情境,产生欲望。如:教学三年级《合理搭配》一课时,我与孩子们畅谈所闻所见,导入了食堂用餐情境,展示食堂周一菜谱情况,请孩子们帮我合理配菜。课件展示早餐菜谱后自然呈现午餐菜谱。学生兴趣盎然,汇报积极热情,认真倾听他人点菜是否与自己一样,饭后休闲散步,过渡到小路的几种走法,整个过程收到良好效果。

2. 及时表扬,鼓励倾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鼓励和赞美。如:激励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情语言、适当夸张的肢体语言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对孩子们倾听能力的培养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量化分值、参与评比。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是否认真倾听量化分值,参与到团体总分的评比中,让学生知道认真倾听与展示汇报同等重要。倾听也分成5個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能在别人的发言结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质疑、补充的,给予额外1—3分的奖励。通过激励,孩子们逐步学会了认真倾听,善于发现发言者的错误或不足。常此训练,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实用性、激励性、多样性、有效性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促使孩子们乐学、愿学、想学,从而实现高品质的教学效果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实效深度精准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