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深化体育新闻传播及产业化
2019-04-22李若玉吴然丰李瑾
李若玉?吴然丰?李瑾
摘要:媒介融合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路径,这种多元化并行的实践功用在于扩大影响并达到更新的普遍化,极大的促进了商业化运作中的资源整合。以下就借媒介融合的功能体现及其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发展现状,对其表现中可利用,并能够推进其向产业化方向运作的一些路径或促进措施进行说明。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产业化
互联网的发明及发展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工具向实用工具的转化,并在其基础上不断改变着人类生存方式。进入本世纪之后,人们将这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带来的便利化称之为“信息大爆炸”,可见其威力较大,对社会演进起到了极深刻的变革之功效。体育新闻传播在各种媒介的应用之下,出现了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借其发展之势大有可深化体育新闻传播之利,并将其导向产业化运营方向。
一、媒介融合深化体育新闻传播
目前,体育新闻传播虽然实现了各种媒介工具的综合应用。但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传播却存在同质化问题;而且,媒介工具传播只是增加了针对社会群体的广泛信息输出。表面观察影响力已经很大,但依然局限在所谓“体育粉丝”圈子内,转发率并未因其节节攀升,也无法带来社会民众对于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持续性的兴趣,或转变为“体育粉丝”。因此,根据由果溯因的一般逻辑程序推导,可以得到体育新闻传播虽然实现了媒介工具多元化应用;但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所说的“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目前国内较为关注的“互联网思维”,将其转化到体育新闻传播之中,应该先建立一个符合其思维导向的战略方案设计。比如,将体育新闻传播作為一个项目,而将媒介作为实施项目的各种手段;然后,利用体育新闻传播现阶段对于各种媒介工具的应用情况,实施技术工具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之间的资源整合,使其满足媒介融合的本质。这种工具与内容的融合能够提升体育新闻传播内容向着品质化方向发展;而媒介融合后的技术工具应用之便却可以为其向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引导,并帮助其过渡到“产业化运营模式”。
二、体育新闻传播产业化路径及措施
(一)打通过各个媒介间的关联通道
根据体育新闻传播在网络平台中的应用,划分为网页传播、博客传播、微博传播、视频传播。其中,可以透过主体不同而匹配不同的融媒介工具进行融合;比如,以微博为例,主要是选取博客,将二者进行关联,从链接功能由精典化描述,将用户带入到博客页面进行深度浏览;并在博客中增加网页点击,按照精典化描述-全面描述-深层分析三个方向,一步步导入到对新闻主题的关注。
在这种融合之下,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受众群体;如微博面向广大社会群体,而博客主要面向需要了解事情全貌的人,但网页则主要是面向那些“体育粉丝”,让其从中获得深度解读的精神快感。再如,以视频传播为例,就可以选取与电视传播同步,这样可以减少地域限制;而网络本身的大存储载体,也可以提供稍后的任意时间观看,所以,将直播与转播进行同步推进,也是一个抓住“体育粉丝”,增加体育新闻传播中的服务品质的一个好方法。
(二)资源整合体育新闻传播内容
从媒介融合的实际情况观察,媒介工具的融合与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内容提升及匹配密不可分,二者必须满足深度融合的条件,并为其提供一个典型化的传播形式,才能逐渐向着产业化运营模式推进。所以,建议在现阶段,将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内容进行数据库式的资源整合。比如,选取经典的历史篇章,作为专题系列,采用直播形式、创新平台推出视频集。还可以对当时的实时要闻类的新闻进行“新闻段子式”的改编并快速通过微信公众号(并关联到QQ平台)、微博进行传播。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复杂程度较高,因而应该在“新闻段子”改编的同时,做好针对段子中对应主题的细致编辑;尤其是应该增加段子传播后转入细致阅读中的对应性,加深传播中的顺序感,加深浏览印象,令其达到对号入座的效果,减少阅读困难。此外,还需不断提高体育新闻内容的品质化。可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对新闻的数量进行经验式的筛选,尽量控制在现代人接受新闻的“心理接受可持续状态”之内;之后按照筛选的主题,对其进行关联式的解读,减少其中纵向的历史化叙述,尽量在一个横向的叙事结构中增加其广度、深度。因为历史化的叙述资料在现阶段非常多,并不需要浪费过多资源去重复,所以可以选取较小的切入点,较广阔的叙述空间,增加新闻专题性质。
(三)信息更新和方式创新
由于媒介融合产生了诸多更新方面的慢怠、不及时,会导致观看者再次观看的欲望弱化,因而必要在各个平台进行选择性更新,确保新闻与旧闻之间的传播有一个合适的时间间隔,从而增加旧闻与新闻传播的衔接。此外,还应该在互动区间内加强筛选能力,进行及时的信息回馈,若有好的意见,可以吸收并为其提供一些体育用品类产品加以激励,或是在互动区间内做一些“互动达人的推广、宣传活动”。
结束语
现阶段的体育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信息量在数量层面获得了极大、极广泛的传播,从效果角度却未能真正建立起其在民众中的高度认可,或者增加更多的“体育粉丝”。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增加该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将技术工具之便转化到可以达到对自身向产业化进路发展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周树华,杨壹壹.机遇与挑战:国外体育新闻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22-27.
[2]罗媛媛.大众娱乐时代的体育新闻[J].中国出版,2015,(4):58-61.
[3]郭晴,潘虹燕,赵艳芳等.现状与未来:对我国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思考——基于2012-201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18-24.
[4]李丁,肖焕禹.全媒体型体育新闻人才专业素质评估指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