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子伦理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构建与实践

2019-04-22刘卓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伦理学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科学理念的广泛传播、国内国际的政治波动以及社会矛盾的不断变化,处在历史转折与巨大机遇的当代中国,对于修补和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需求呼声越发高涨。人们在加强法制建设、政府服务的呼声背后,日益认识到传统伦理思想对于塑造新时代的真善美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先秦诸子;伦理学;应用伦理;道德困境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人伦“与”人道“是不同的两个词。它们虽然意义相近,外延也常常有重合的部分,但是践行主体却不相同。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伦“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训为”辈“,指的是人们之间的辈次关系,“理”就是道理。“人伦”或“伦理”,是指面向他人、面向社会人际的处理准则,注重的人作为社会个体时的类生活中的“类”的区别和相处。而“道德”,“道”本身指路,“德”的甲骨文体现的是正直之意,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心”底,有正直心性之意。因此,“道德”一词有“正直心性以得道”的涵义,更偏重于关于心性的学说和对于个体的要求。因此“人伦”、“伦理”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的相处与规范,“人道”、“道德”则更为看重个体修养境界的提高和对己的要求。

“人伦”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的《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说的是舜能够明白事物的道理,体察人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他按照仁义而行,而不是仅仅将仁义作为一种手段。中国古代对于伦理道德的种种讨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已经开始了。那时一批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都对人伦人道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道德基础和伦理纲常。

及至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频繁、种类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当今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中,既无法全盘照搬过去的老一套,也很难赞同西方式的解决问题方式。因此,在充分了解现实道德困境的情况下,去重新理解、吸收古代哲学家尤其是具有本源意义的诸子的伦理思想是极其必要的。

一、现实面临的困境类型及伦理惯性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舆论曝光力度的加大,各种不同的道德冲突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现代社会的道德冲突的形式种类更为复杂多样,而伦理学科的研究就在于剖析各种道德冲突,找出它们背后的价值支持与行为联系,为各种已然和未然的道德冲突困境提供道德选择的指引和说明。

道德冲突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对抗型的道德冲突,即完全相对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比如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矛盾。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种种侵害他人以获利的犯罪行为与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不同层次间的冲突,通俗地说就是“大道德“和”小道德“之间的冲突,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冲突,需要行为主体做出选择。第三种冲突是一种交互方式上的冲突,具体体现为选择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得到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常见,如之前引起网络热议的”男子骑ofo小黄车猝死,法庭判决并不承担责任的ofo公司赔偿男子家庭18万元“。法庭的解释是为了公平和人文关怀,所以让ofo公司无辜担责,但是这种强制关怀其实是法官所代表的法庭利用权力的道德绑架,虽然是立足于人文关怀所做的判决,但是却因为手段的不当造成了相当广泛的不良社会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能对第一种道德冲突做出支持正义、反对邪恶的判断,而面对第二、三种道德困境,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应有的反应和选择。

二、先秦诸子各家的主要伦理思想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问题的发展脉络,大体有这样三个发端。一是春秋末年孔子创立的“仁“的学说,围绕”仁“衍生推理出了君子圣人关于义利、兼独等命题的判断。儒家讲求”爱人“,但是它的”爱人“是有差等的、理智的”爱“,重在讲求一种关系的明确和有秩序的和谐。及至孟子荀子,又对孔子极其弟子的仁爱学说有相当的变异和丰富,使儒家的伦理观人生观为大多数读书人所认同,成为过去两千年乃至今天中国人伦理观点的主流。

二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无为“的思想,极度地亲近自然,反对人为。与儒家不同,谈及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宗教方面。由早期的”神仙家“发展而来的道教,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大部分平原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作为中国人伦理观念突出的、手心向上的那一面的话,那么道家的自然观念阴阳观念就是隐性的、手背的那一面。道家对中国人自然观的影响,往往是细节的、不引人注目的。

将孔子的“爱人“思想发展到极致,就是第三个源头,即墨家的”兼爱“思想。墨家的学说尤其引人思考的一点是它常常带有极端的理想主义,这使得墨家的践行者往往都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抱负,同时,也使得墨家的思想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和理想的层面而很难像儒家那样真正深入到政治生活中去。不管是墨家的伦理观(”兼爱“)、义利观(追求公利)还是践行观,常常带有一种大义,一种”舍我为天下人“的精神。

与墨家相对的就是杨朱的极端个人主义,所谓“拔一毛利天下者“也不愿意做。这里的”一毛不拔“并不是不愿意承担任何损失、做任何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事情,而是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不愿意沾惹麻烦的一种态度。

在今天多观念相互碰撞的社会,不管是儒道还是墨杨,都有其效行者。因此正确地理解哲学先辈的思想,做出合乎时代和国家一元价值观念的解读,来正确地指导个体在社会类生活中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借鉴,有其必要性。

三、传统思想与时代的相适

比较而言,道德与利益的问题更切中于今天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本质,而其他问题,虽然有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社交平台、黑科技等新技术)、处理的纠纷不同(离婚、平权等新问题)而有种种不同的外衣,但本质多是道德与利益问题的延伸与发展。这是因为不论什么时期的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规范。因此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是每个时代人们都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各种道德困境的主要问题,也是各家伦理学说投射现实的首要关注问题。

因此,对各家思想的解读和应用,必然要建立在符合时代物质基础和人民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必然要深入探讨新时代的义利关系。在本小组的研究报告之外,我们着重选取了当下一些普遍具有争议的事件和领域,对它们所包含的义利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不同学派的义利观对其行为做出价值评判。

时代的迅速变化已经引起了公众包括关于但不局限于政治法律建设的思考。人们在加强法制建设、政府服务的呼声背后,已经日益认识到梳理已有道德规则、塑造新的贴合时代的真善美的强烈需要。而根源于晚周诸子学,绵延两千多年,在历史的行进中衍生出无数变体和丰富内涵,经过质疑經过否定经过破败却仍潜移默化在一代代中国家庭中传承至今的中国道德源头—诸子学中的伦理观念,无疑将再次发挥其作为文化根源与核心的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提出充分运用宝贵文化财富来解读当今的伦理困境、尝试构建新时代的价值规范,同时也认同吸收西方外来精华丰富时下的价值体系构造。将传统的伦理观念进行提炼、与新时代融合,为现代人提供更准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议,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兵.先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探索,2006,(6):91-93.

[2]曾云莺,孙卫东.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36-41.

[3]王泽君.中国先秦诸子教育思想对俄罗斯的影响——托尔斯泰与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8(2):213-216.

[4]王泽民.孙子与先秦诸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03-106.

[课题项目]本文属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诸子伦理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卓(2001—)女,汉族,安徽颍上人,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2017级本科生,行政哲学专业。

猜你喜欢

伦理学
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分析《老人与海》中的人物精神
阅读理解两篇
A Study of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伦理学的繁荣发展与历史使命
简析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再论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应用伦理学与伦理文化的变革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Striving for a New Critical Approach: Re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