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2019-04-22陈圣文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进高职

摘 要:高职机电专业英语应以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产业行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探讨了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机电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更进一步打开合作之门,深入参与世界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积极发挥大国责任,带动世界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作用愈加凸显。

机电专业英语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对该专业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英语专业资料、文献和信息的能力。在机电专业中,该门课程涉及多门专业课,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加上专业英语词汇量大、长难句多等特点,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结合机电专业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1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有恐惧感,先入为主,“普通英语尚且学不好,何况‘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术语多、句子长、结构复杂,这更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其次,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未来不会出国交流、深造,学了也用不到,没必要在专业英语上花时间、下功夫。再者,多数高职院校只要求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而且与毕业证挂钩,但是对专业英语只要求通过期末考试、拿到学分。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对专业英语提不起兴趣,学习态度消极。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涉及基础理论、电子元器件、机床运用、机构原理和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等众多知识,覆盖范围广,专业词汇多、长难句多,内容单调枯燥。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课文的朗读、讲解和翻译都由教师主导,学生则作为听讲的一方,被动接受,与基础英语教学相差无几。教学过程、手段和模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卯足劲,学生开小差。

3)师资力量薄弱匮乏。现阶段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师多以机电专业教师为主,少有专门的英语教师担任。但是机电专业英语涉及多门机电专业学科,机电专业过硬的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英语教学培训,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没有充分认识,无法把机电专业知识与英语充分融合,从而降低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基础好,但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机电专业知识,授课内容往往侧重英语这门语言,而没有把英语与机电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对授课内容理解不透彻,学生听课似是而非。即使英语教师有意愿学习机电专业知识,但是由于英语属于文科,而机电属于工科,跨学科门类也增加了一层障碍。

4)教材编写偏颇落后。机电专业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摘自外文学术期刊、书籍,但是机电专业涉及学科较多,在选文上难免不够全面,在有限的篇幅中只能根据编者的考量有所取舍,只能涵盖部分知识点,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由于选文来自外文资料,可能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脱节。

机电专业知识发展迅速,日新月异,随时都有新技术、新词汇出现,但教材往往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使学生学不到本专业的前沿技术,从而导致专业英语失去了国际交流的价值。另外,引进外文原版教材的力度不大,无法把国外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带到国内。

5)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要求必须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而且有些院校还将英语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这对学生学习基础英语施加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但是机电专业英语多以考查课的形式开设,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即可,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此外,安排的机电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多数是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把机电专业知识与英语课程有机融合。这些都无形中导致机电专业英语被“边缘化”了。

2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保障师资建设。机电专业英语是在基础英语之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英语的连续性,着重培养的是在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在 “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必须让课程为实际的工作岗位服务。在教学目标上,要强调以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技能,同时兼顾听、说、写能力,要让学生掌握机电专业的术语、常用词汇和语句表达方式,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难度的专业文献,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英语的能力。

学校、院系和教研室应充分认识到机电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组织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队伍,培养专业知识过硬且英语水平高的专业英语教师。另一方面,还可以聘用外教,或者从企业里聘请专业外语人才,“引企入教”,与知名企业建立产教联盟,探索“3天+2天”的教学组织形式,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由于课程自身的性质,学生对机电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粉笔+黑板”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资源,并借助“微课”“慕课”等网络学习空间,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效果。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训)室和企业一线,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自发学习。

3)跟上行业发展,动态调整教材。机电专业英语所用的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能反应机电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机电行业发展迅速,不断涌现新的理论和技术,为紧贴岗位实际工作,应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及时调整教材。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应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岗位实际工作能用到的工具介绍,附以专业设备的产品说明书和使用手册,以及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应以模块化、项目化和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根据本地产业和就业环境,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4)健全校园文化,拓展国际交流。高职院校在建立校园文化上应营造“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为学生实际使用专业英语提供基础条件,让学生大胆把英语说出来,避免哑巴英语的情况,做到学以致用。与企业建立产教联盟时,可以刻意选择涉外企业,为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使用专业英语提供机会。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到校接受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除了“引进来”,还应做到“走出去”,为海外员工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放眼世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机电专业英语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岗位实际工作中使用专业英语交流的能力。院校和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地位,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紧跟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行业产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星,赵诗若.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M].第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李仕敏.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科技文汇,2014(1)

[3]黄小琴.ESP后方法時代下机械工程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疯狂英语,2016(1)

[4]冯敏.浅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及模式[J].企业导报,2011(14).

[5]田尚.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3).

作者简介

陈圣文(1988-),男,安徽宿州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工业自动化。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小习题大命题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浅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