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新生代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9-04-22邱丽扬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德育

邱丽扬

摘 要 中学阶段是培养正确政治态度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理想信念是人生观的核心,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调查发现,“00后”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学生重视关注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影响,当然部分学生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教育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此,需要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家-校-社多元合一的德育体系,推动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等改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00后”中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调查

“00后”中学生已进入高中阶段,作为新世纪的新生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刻影响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身上打下鲜明的时代标志。截止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6万所,“在校学生3970.99万人”,①无疑,青少年群体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②全面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当前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改善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全面深入解“00后”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对新时期“0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项目组在2018年6月—9月期间,在临沂市兰山区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开展了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研。调研采取随机的方式,随机问卷调查合计280人,回收问卷调查258份。③

1 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与发展态势

1.1 高中生对理想信念持有及态度情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的理想信念上升到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的高度。国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之首。调研显示:在对你是否有理想信念问题回答时,选择“一直有”的同学占到了30.6%,选择“以前有”的同学占到了 78.2%。选择“从来没有”的同学比例占到11.2%;选择“现在有”的同学占到了87.3%。这一数据说明, 大部分同学对理想信念的态度是认真地,并且有自己的理想;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的回答也给我们深刻启示,为理想信念重要的比例占到85.4%;当然,不可否认,还有部分同学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这一比例达到14.6%,认为理想信念是比较虚,不太真实,显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理想信念教育。

1.2 “00后”高中生理想信念的内容及准备情况

绝大多数“00后”高中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关于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内容时,回答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比例74.6 %;回答劳动创造,美化生活的比例7.3 %;回答学习实践,实现自我的比例占到6%;三者合计达到87.9%,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少数同学在谈到自己的理想信念时,缺乏正确的认识,回答不知道,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比例达到8.1 %,值得学校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家庭的反思,什么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理想,仅仅为行乐而活着。

在回答在你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回答健康、情感、理想、知识的比例达到了82.1%,回答金钱、名誉、权利的比例达到16.3%,无疑,这种现象对于“00后”高中生来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日常的德育落地吗?取得实效如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追求的金钱、名誉和权利,是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吗?是我们的德育出问题了吗?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00后”中学生的反思。

调查也显示:在回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怎样准备的这一问题时,回答“制定了明确的计划,并且按计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的学生比例达到78.8%,值得欣慰的是有83.7%的同学回答“有职业规划,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大公无私”,可见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踏实努力的,并且对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当然,数据也显示,也有9.8 %的同学回答没有计划,理想只是空谈,这值得我们深思,

1.3 对当前德育内容及德育形式的认识

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九大报告,从习近平在北师大讲话到在北大的五四讲话中,充分显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期待,也明确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教育指导思想。这既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工作根本任务需要,也是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实需要。调查发现,有68.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能够做到“熟记于心,并在生活中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回答“不了解”的比例仅仅占到6.9 %;回答“熟记于心,但没有践行”的比例占到26.7%。 说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一定效果,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对于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认识,有86.2%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能否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有88.1 %同学对此充满信心,回答“一定能实现”,这说明绝大数同学对于我们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态度是积极的,当然,有9.2 %同学认为这一目标不一定能实现,或者不能实现。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多数同学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然,回答知道一点的比例并不低达到了23.7 %,回答一點不知道的比例也有6.3% ;对此,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对当前学校现行的思政课和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认识,既体现在思政课上,同时,不同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比较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这些活动效果,调查数据显示:有40.1%同学认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提高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当然,也有45.6%的同学回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比提高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两者合计达到85.7 %,可见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有8.7%的同学认为开展很少,没有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3.6%的同学认为没有任何价值,纯粹浪费时间,这值得学校反思,当然,也有8.7%的同学认为“有价值,但更重要的还是提高学习成绩”,需要学校加强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应试教育市场依然存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情况不够乐观

调查显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养成,看成绩,不看行动,看表面,不看实质。调查显示:有26.7%认为学校理想信念教育有价值,但更重要的还是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有高达8.7%的同学认为缺少实际效果。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学生选择高中继续学习,需要家庭支持,更需要自己的学习成绩支持,成绩不理想,就无法升入高中,从而迫使学生、家庭、学校不得不重视文化课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升入高中,依然对高中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是升入理想的大学,还是升入一般高校,是上个本科,还是上个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校?升学竞争激烈,使学生选择尤其狭窄,迫使家长、学生和学校不得不走上应试教育道路。其直接结果就是更加注重文化科成绩,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虚化的趋势,或流于形式,或不得实效。

2.2 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化趋向明显

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认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是金钱、权利和名誉;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的利益时,有4.7 %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利益至上,有14.3%同学选择了公私兼顾。对衡量成功的标准的认识,有12.1 %同学选择了拥有财富和地位,有18.8%同学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选择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比例占到68.6%。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都值得学校老师、管理者等深思,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是所谓精致主义者?

当然,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巨大变化,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也深受影响,特别是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西方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观念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多元文化的发展自然也会影响到中生,导致个别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的特点,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个人发展,个人得失,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比较少,理想信念的淡漠令人吃惊。

2.3 当前“00后”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不够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实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四多四少现象:即教育方法上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德育内容上理论讲解多,自身践行少;学生学习上疲于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育手段上报告、讲座等多,个性化教育,有的放矢少。由此可预期,其德育效果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作为新新人类,“00后”中学生这个群体,尤其鲜活的一面,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创新,喜欢体验,对此,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更新方法,更新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入实践。在践行中,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感受社会的美好,感受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梦想,并萌发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

3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议的对策与建议

项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00后”新生代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亟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方能取得实效。

3.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重在落地落实落小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④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十八以来,一批党员因腐败而被查出,既有所谓的“大老虎”,也有小官巨贪的村官“苍蝇”,剖析这些落马官员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忘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只是一己之私。

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落实,落实效果如何,將直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明天和希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化、个人色彩浓厚趋向明显,值得每一位社会主义建设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去反思。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德育的重中之重。对此,要进一步强化对“00后”中学生进行理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保理想信念教育落地落实落小,强化践行,确保实效。

3.2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合一的德育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配合和支持,理想教育实效的取得也是多方合作的共同结果。首先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然,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使家庭教育很容易偏离方向,加之家庭教育理念和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导致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余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其次,学校教育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身正示范,言传身教,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对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师德师能教育,包括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队伍,也包括各门课程教师,切实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社会教育因素同样不可或缺。要全力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变化,亲身体验新时代的美好未来,客观认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树立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总之,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3.3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调查数据表明:对于现行思政课和各类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认同度并不高,有9.92%的同学认为“开展很少,没有效果”,有32.06%的同学认为“缺少实际效果”。无疑,这组数据让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德育现状和问题,德育内容与形式亟待改革和创新。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由此可预期,其德育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对于“00后”中学生这个鲜活的群体。如何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无疑成为当年推动德育创新的重要动力。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创新,要力促把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课堂德育内容,转化教材内容,转化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能够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做到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步,与信息化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贴近学生需要,贴近现实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成长。

一言以蔽之,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特别是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尤其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构建家—校—社多元合一的德育体系,创新中学生德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夯实基础。

注释

①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17571.

③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46份,均为有效问卷。调查对象:课题组随机抽取临沂市兰山区高中学校共4所;从调查者性别看,男生约占50.7%,女生约占49.3%;从调查者的政治面貌看,团员约占78.9%,群众约占21.1%(见下表)。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中学生德育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