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90后”辅导员工作策略初探

2019-04-22张明珠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工作

摘要:伴随“00后”大学生逐渐步入大学校园,未来3-5年,该群体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更好的聚焦并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剖析“00后”心理特点,梳理其身心成长规律特征,进一步探索“90后”青年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青年辅导员工作策略

新时代孕育新期待,新期待呼唤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伴随着“00后”大学生逐渐走进大学生活,并将在近年内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群体,青年辅导员尤其是“90后”辅导员更需深刻把握该群体的心理成长特点和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具体工作为切入,树立工作品牌,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实效性,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一、“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发展心理学的眼光看,个体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身心成长规律和特征,如果高校辅导员能够积极把握规律,在适当条件下实施符合其心理特征的教育与管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00后”大学生成长于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观念多元、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其认知与思维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等方面与“90后”、“95后”有连续一致性的特点,更有阶段性差异的不同之处,既趋于成熟又很不稳定,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

1.思维的变通整合性增强,但网络碎片化信息影响凸显

从认知与思维角度来看,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搜索信息、关注时事、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网络生活构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常态。“00后”生长于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知识的渠道、方式丰富多元,生活空间和想象的空间都在随之扩展,个体的认知因素处于空前的活跃状态,这间接推动了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整合性,实用性成分逐渐增多,网络调查报告对8339万00后(2000-2004年出生)收集的数据显示,00后虽然个性十足,但锐意进取,他们口称“佛系”实则奋斗;他们对未来乐观,认“宅”不认“丧”,重收入但更重家庭,00后坚持理性的处世哲学和较为务实的人生理想,坚信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1]。

海量的信息输入使“00后”很多时候说话办事像“成熟的小大人”,但更多情况下,由于他们刚刚进入开放自主的大学校园,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的思维模式并形成较为稳定和客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事物缺乏充分的、现实层面的了解与接触,容易被舆论信息和前卫思想裹挟,不知所措,感到迷茫与困惑,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甚至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而网络运行的快捷性和使用的简便性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吸取知识和知识更新的效率,但还处于心理不稳定期的00后长期面对碎片化、片面解读的信息,容易失去思索、推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限制了想象力和思维力的正常健康发展。

2.自我的探索逐渐深入,但积极同一性的确立仍需时间

从自我意识发展角度来看,伴随“00后”身体急剧成熟、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会产生更多对自己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可能的结果以及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将12—18岁定义为青少年期,18—25岁定义为成年早期,刚踏入校门的“00后”在年龄上介于两个阶段中间,兼具青少年末期和成年初期的成长特质和发展规律。在这个时期,多数“00后”進入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确立阶段,他们会关心外界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逐渐觉察自己对人对事的感受,会主动探索“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等人生议题,部分学生能够克服发展危机,顺利确立积极同一性,形成忠诚的美德。调查研究也显示,在自我认知方面,近六成以上的“00后”学生有明确的一个或多个理想,对传统美德和时代价值理念高度认同,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等多样、全面的品德[1]。

在自我同一性确立阶段,部分“00后”大学生会经历学业成就、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当发展上的危机与情绪情感的脆弱、意志行为上的不成熟产生碰撞时,部分学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倾向,也会花更长的时间实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3.社会化发展逐渐全面,但亲密与孤独的感受时有交织

从社会化发展角度来看,“00后”在大学期间将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逐渐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完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这期间,一方面由于大多数“00后”出生于和平年代,成长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和经济水平较为稳定,家长的整体教养方式较民主平和,“00后”群体的见识广、体验多,对主流价值标准和国家经济发展呈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00后”群体大多成长于421式家庭,生活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被家人呵护倍至,使得他们对对家庭的依赖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群体及社会的认知较为单薄、主观,团队意识淡薄。

部分“00后”的自我意识较强,个性极为鲜明,宿舍或班级里人际关系有矛盾、出现“小团队”或者“各自为政”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一方面非常渴望建立稳定高质量的人际交往,一方面习惯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单打独斗,习惯了网络中的生活,缺乏必要的处理矛盾冲突、搭建共享协作平台的能力,忽略了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时常会有孤独、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感受。

二、“90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与服务经验缺乏,工作技巧与创新不足

“90后”辅导员大多毕业1-3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从求学的校门走入工作的校门,既保留着与学生天然的亲近感与熟悉感,又苦恼于不知如何处理学生与思政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在处理学生工作时,“90后”辅导员更容易感同身受,同理心强,共情能力强,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获得学生的信任;但在危机事件比如学生情绪情感出现强烈波动、自杀自伤倾向、心理健康危机、宿舍矛盾激化等情况下,“90后”辅导员由于经验不足,更有可能浸入某一方学生的情绪和立场,影响自我的现实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导致工作出现无意的疏忽和纰漏。

另一方面,多数“90后”辅导员入职后,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学校会从梯队建设层面配备相应年资丰富的学工干部进行“传帮带”。这有力的促进了年轻辅导员尽快上手工作,增加业务的熟练性;同时 也带来年轻辅导员一味的遵循原有工作方式方法,依靠老经验和旧路子,开展工作创新性不足、闯劲不够的情况。

2.日常事务繁杂,谈心谈话工作热情与耐心不足

谈心谈话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手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涵盖九大方面,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这方方面面的工作既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又需要细心耐心恒心的坚守。大多“90后”辅导员踏上工作岗位不足三年,在兼顾不同领域的工作、应对不同职能部门的要求时,往往应接不暇,客观来说有较少的专门时间针对个别学生群体进行谈心谈话工作。

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奖助贷、宿舍管理、班级管理等工作相对能够量化评价,工作质量的好坏高低可以通过上报效率、学生满意度反馈等数据显示;而谈心谈话工作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就像育苗,不能指望一次浇灌就长成参天树木,更不能将每次的浇灌施肥产生的效用完全量化。这就导致新手辅导员在短期内主观上会产生“干多干少、干与不干都一样”的懈怠想法,耐心与热情不足,直接影响了思政育人工作的质量与内涵。

3.理论功底薄弱,工作体系化与科学化不足

就全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在招聘专职辅导员时对应聘者的专业基本上无特别要求,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虽然他们有较为充沛的工作热情,但理论水平偏低,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政策问题的阐述和讲解能力不足。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对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开展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时,往往捉襟见肘,勉强应对,导致课程育人的收效不佳。

多数非专业出身的新手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够与时俱进,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力度较弱,工作缺乏轻重意识和条理性,往往埋头工作却忽视了工作体系的搭建和时间精力的有效管理。

三、提升青年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措施

1.把准时间节奏,建立工作品牌意识

在工作中,“90后”辅导员要强化工作节奏感,新生季、毕业季、就业创业工作季、贫困生认定与奖优助贷工作季等大多在固定学期月份,能尽快把握工作时间节点,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是新生代辅导员形成工作熟悉感、建立自信心的重要一环。在把握好日常工作节奏的基础上,辅导员还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则来源于树立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学生认可的工作品牌。工作品牌的建立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热衷和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比如开展一系列的支教助学、公益敬老、红色文化基地学习活动等,不仅能从活动参与的维度深化师生的关系、更能培养“00后”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关怀能力,切实起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2.提升管理能力,选优树强“00后”班干部

“90”后辅导员应发扬自身优势,将求学时代建立的时间管理能力、任务管理能力重新梳理,及时请教资历丰富的老学工干部,使自身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实际工作中,“90后”辅导员要积极开发“00后”群体自信大方、接触网络办公工具多、乐于接受挑战的特点,将部分不涉密、可公开的工作交由学生干部完成。这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群体提升与人交际能力、处理事务把握轻重缓急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群体引入“奖优树先”的示范机制和“人人争当排头兵”的竞争机制,使班内学风、班风更加积极向上。

3.打造理论平台,师生同学共用互促进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00后生长在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历史阶段,普遍对当下中国环境的评价较高,73.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虽然不完美,但一直在进步”。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的100年战略目标,24.6%的00后认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与自己息息相关,更有31.0%的人明确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3]。这就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手辅导员可以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和“00后”学生一起打卡学习、排名學习,结合重大节庆日、重要时间节点使用平台直播、录制小视频、排演舞台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共同探索有益有趣的理解和宣讲方式,实现师生同学共用互促进的育人效果。

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待,他们每一步求学和成长的脚印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守护和温暖,虽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辅导员,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带着爱心、恒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勇气,深入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了解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就能够在实际工作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把工作做的更扎实、更到位。教学相长,育人即育己,伴随学生成长的律动,我们新生代辅导员也能尽快适应工作,把握节奏,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企鹅智库.00后&05后47页报告:超新生代如何规划自己未来十年.https://www.sohu.com/a/255031013_48338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腾讯QQ—中青报.00后画像报告.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8943-1-1.html

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心理资本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编号:J16YA3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明珠(199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工作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选工作
“有为”也应“有位”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