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9-04-22余汉丽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余汉丽

摘 要 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特点。如何主动地转变观念,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方向,自觉地把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担当。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培养德、能、技、艺 “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结合教学探索如下几种有效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创新发展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作为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摇篮,燎燃“工匠精神”的星火,深感自身的职责和担当。职业技术学校要改进和提升教学育人观念,将工匠精神与突出职业教育价值追求、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工匠和工匠精神,理解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术的内涵,从而焕发不竭动力,恪尽职业操守,为创造品质优、质量精的各项产品作出重要贡献。

1 注重培养“工匠精神”的价值观

1.1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追求,既是一种执着,也是一份责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为重,用毕生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在职业中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信仰,化作对党、对国、对民的忠诚。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必须具有的鲜明特色。

笔者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针对学生青春活跃期,思想较复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个人与团队协作的不良表现,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力,通过带学生下企业操作,技师的传、帮、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通过带学生参与校内外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价值观。

1.2 继承发展传统的民族的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工匠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倾注着他们毕生精力,大到一項工程,小至一个工具的发明,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有着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我们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的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以舍我其谁的信念,从我做起,脚踏实地,追求完美,不仅将生命化作绝技,而且打破传统观念,不把技能当资本,而把绝活儿当作国家、民族的财富,千方百计开辟传承发展之路,成为一颗颗大国工匠的种子,倡导、实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力量。

在继承发展传统的民族的工匠精神方面,我校从教学设施建设入手加大投入,一是做强实习实训基地,让职业教育硬件强起来。二是加大有效运行,用活用好实训设备,保障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职业教育“忙”起来。三是强化精细化管理,学校通用设备种类多而复杂,为了优化教师教学和办公需求,由专业公司安排专人驻点学校协助管理员维护、维修办公设备和校园的网站,改善办公场所和校园网络,确保教学设施畅通。将实训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现在教学之中。实训教师要熟悉掌握教学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总结教学方法,将规范的操作要领全过程,整理归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和运用设备设施,掌握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将传承发展传统的民族的工匠精神细化在教学和实训中,使学生理解到工匠精神的责任担当。

1.3 时代呼唤创新驱动发展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我国历经超越五千年的发展,所累积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职业教育要传承中国古代工匠那种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操手,善于与时俱进,在平凡的工作中冲锋陷阵、敢于亮剑,让人人敢担当、个个能出彩,有了这种精神,定能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2 注重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技能质量观

如何创新职教,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模式。

(1)走强强联合道路,实行院校挂靠联合办学的模式。院校挂靠联合办学可以取长补短,利用有效的师资力量和仪器设备等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院校合作打开高技能人才培养困局,还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实现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走校企合作道路,实现产学研办学的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原则,校企合作的办学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是开辟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的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具有发言权。我们职业学校必须以企业的需求和标准来开展培训工作,校企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于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有效弥补教学中产学研不足的短板。企业、行业之中都有身处一线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也有直接投入生产的各种器械设备,这对职校学生的技能实践锻炼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大为有益,达到教有所学,学有所用。

(3)走中外合作道路, 实施引进吸收创新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的办学主要是提升师资力量,努力造就一支德智技三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办学的主体,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加强职校教师技能的再学习、再培训,聘请国外教师和技师进校授技能和管理课程,让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吸收新的技能和管理知识。中外合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条捷径,灵活运用对于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大有帮助。

3 注重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技艺精准观

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没有精湛的技艺,就是一句空话。职业学校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培育千千万万的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现在企业需要创新型、技术型的人才,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必需有懂技术、 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1)培养技艺精准的工匠精神,必须尊师重教、德艺并举。职校的技艺培养重在学校教学指导,实在企业、行业实践操作,通过下工厂,下车间,搭建“名师名匠”带徒传艺平台,拓展技能“传、帮、带”的形式和途径,积极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通过手把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真正产品技能的操作與提升,了解工匠精神的光大。

(2)培养技艺精准的工匠精神,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每当提到精美的立品,大家很自然会想到瑞士、德国以及日本等这些国家,因为他们一直在生产高品质的东西,比如瑞士的手表,哪怕即使是很普通的产品,在工匠精神盛行的国家,也会让人感受到如艺术品般的精美。精致细腻的工艺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现,精益求精是在追求精工、创造精致的过程中与时俱进,追求新高。我们通过校企联合,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教学中通过现场演示、巡回交流、成果展览、网上展播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生动力,从而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

(3)培养技艺精准的工匠精神,必须继承发展,开拓创新。创新创业的培养跟工匠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在教学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同时,通过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创新工作室、参观高新技术创业园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孵化器,创造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内校外各项竞赛活动,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渗透到竞赛之中,在继存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

总之,培育职业操守,践行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需要,是展示“中国形象”“中国实力”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职业摇篮,必须砥砺前行,抓紧抓好,为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培养更多的高技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卓慧.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5).

[2] 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03-11.

[3] 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N].工人日报,2016-07-12.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