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院的回忆

2019-04-22范红梅

军工文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几代人秋收花篮

范红梅

每当我路过和平门南新华街时,禁不住想去看看我从小居住的地方——梁家园胡同的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从40年代起我家几代人都住在这小小的院落里,它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一直到奥运会之前拆迁。四合院虽然不大但坐北朝南格局清晰,花篮墙、大影壁、高高的北房屋顶上的五脊六兽,显示了老北京院落的风格。

记得在60年代以后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的花篮墙不见了,院里住户增加,东屋王家、南屋老李家、西屋曾是在国务院上班的孙家,各家都在为解决居住面积想方设法搭建小棚等临时建筑,以争得一席之地,小院显得越来越拥挤。

和我家结下不解之缘的当然是四合院中间空地上那棵50多年的老枣树。记得我十来岁时,大哥学校组织西山劳动,他顺便买了一颗枣树苗回家种上,从此,这棵小树给我们家族带来许多欢乐的故事和美好的记忆。

第一年,小树结了一粒果实,妈妈兴奋地拿着这粒枣爱不释手的在院里来回溜哒,见人就说: “当年结枣好运呀”,我们几个小孩滴溜溜的看着枣,口水直打转,最后这只幸运枣被媽妈分成几小块,给我们分吃了,好甜呀!

在家人的精心养护下,枣树快速成长,短短几年已长得像个粗壮的小伙子,院子周边胡同的人远远就能看到我家的大树。

秋天收获的季节到了,打枣成为全家人的重要活动。我们早早就约定时间聚集一堂,大哥准备好工具——竹竿、梯子、绳子等,清晨天刚亮就开始行动了,年轻男士上树摘,然后抡杆打,女士、孩子在树下捡,再把一包包果实倒进大盆里,就像农民收庄稼一样,看着地上堆集冒尖直往下出溜的枣,一边干活,一边还忙里偷闲捡几颗好的放进嘴里品尝,邻居们也过来帮忙,分享秋收的喜悦,这场景比过年还高兴、还热闹。

一年一度的小院秋收持续了几十年,枣树越长越旺,就连七十年代挖防空洞,树根附近都掏空了,如此恶劣的环境也打不垮它,依然顽强的延伸根茎,精神抖擞的活着。直到2007年城市拆迁,彻底摧毁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了往日喧闹的人气,没有人为他修剪枝叶、加肥填土,它像一个老人在空旷的废墟上孤零零的站着,慢慢老去。十年之后它终于挺不住了,倒下了。

枣树陪伴我们几十年,给我们带来几多欢乐。如今打枣的几位老者已逝去,当年的小伙儿已是两鬓斑白,曾经的“爬树猴”早与爬树无缘,只能抬头望树了。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有四合院那笔挺的枣树;剥落的墙角和那退色的房梁,以及房顶瓦砾上生长的小草,在我们心中永存!

小院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枣树见证着家族几代人的成长,勤劳向上的家风,承载着我们拼搏向上的梦想。而今老树逝去,但他的下一代幼苗又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枣树精神也将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子孙后代不怕艰苦、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兴旺发达。

谨以此文献给怀念枣树的亲人。

猜你喜欢

几代人秋收花篮
皮影
秋收忙
石磨
精美的小花篮
大花篮
家乡美
七律·台澎望月
田野告诉你,秋收有多美
放胆来一点“别出心裁”
关心下一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