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怎么重视都不过
2019-04-22沈逸
沈逸
日前,我国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三起境外网络攻击窃密事件。与以往相比,最显著的进步是国家安全机关、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实施了有效的综合协作,不仅处置了安全风险,而且进行了追责与问责处理,并将相关事件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予以充分的信息披露和说明。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政府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综合治理能力取得的显著进展。
上述进展,可以看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4·19”讲话精神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如“4·19”讲话中明确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从2010年希拉里宣示要将社交媒体当作推进美式价值观的外交工具,到2013年斯诺登披露“棱镜”系统,侧面证实华盛顿近似无节制、无限制地滥用网络监控能力,再到2017年由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武器泄露诱发的全球勒索病毒攻击。在网络空间持续发生的攻防实践表明,无论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抑或是网络空间流动的信息,又或是持续在网络空间累积的战略性数据资源,以及用户在网络空间的行为,都持续不断地面临着复杂安全风险的冲击和挑战。主权国家的核心利益,即国家安全和发展,日趋深刻地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绑定,相互影响。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来说,超越单一议题领域,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寻求实现包括国家在内的各方共同参与的综合保障体系,以更好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内生要求,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均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2016年以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决策上的系列重大变化,赋予贯彻落实“4·19”讲话精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以更加宏大的历史意义和更高的战略价值:无论是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美国政府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行动,都显示当前美国政府及战略精英,把回到冷战当作应对所谓“中国崛起”挑战的基本套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乃至整个国家安全领域,被塑造成为具象化的“中国威胁”,供焦虑的美国精英投射自己交织着狂躁和绝望的不安全情绪。
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在“4·19”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也在持续不断地为构建和完善网络空间防御能力做出积极的努力。2019年的两会期间,有两会代表提出提案,尝试从规划、预算、问责三方入手,推进以系统性的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全面建设,形成动态综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并从将网络安全有效运行起来的构想出发,通过提供充分预算保障,定岗定编定责,落实完善问责追责等方式,形成覆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有效应对,事后问责改进的完整体系。而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新闻,可以看做是相关建议的初步实践。显然,坚持贯彻落实“4·19”讲话精神,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工作实践,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也将在此过程中,朝着网络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作者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