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套管漏气与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关系及护理防范评估
2019-04-22朱瑛
朱 瑛
(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实行机械通气是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重要操作手段,保证其呼吸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临床医学上借助辅助医疗设备进行正压排气的一项重要手段。一旦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将导致气囊漏气,影响机械通气质量,影响患者的治理效果,并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定期对气囊压力和注气量进行精准测量十分重要[1-2]。下面本文针对57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年1月,结束时间2018年12月,从时间段中抽取的研究对象共计57例,对我院实施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整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2015年1月,结束时间2018年12月,从时间段中抽取的研究对象共计57例,将其中的29例患者纳入漏气组,另外28例患者纳入未漏气组。漏气组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58.40±5.0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1±1.14h,不漏气组男性22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患者41岁,年龄最大患者79岁,平均年龄(57.30±4.5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0±1.19h,性别、年龄资料纳入SPSS20.0系统,经过x2和t检验均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同时采用气管套管球囊压力专用测量仪测量气囊压力及注射气体量,两项指标分别测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
1.2.2 护理方法。①护理人员根据漏气情况,及时联系科室责任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套管更换工作。②准确判断漏气部位,及时采取措施,如是外气囊漏气,则立即将其夹住关闭,重新注入气体,直至不漏气,近端气囊导管使用止血钳夹住,通过残余导管将注射器的气体注入内气囊中,及时使用血管钳夹住。如果发现内气囊出现漏气,继续使呼吸机并调整潮气量500ml,提升氧气浓度后,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值,若未见胀气,将频率控制在每分钟25次左右,进气口连接中心接湿化瓶及导管。也可采用呼吸机与气管套管分离的方法,给与高流量氧气,每分钟5 L[3]。上述情况处理之后,须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呼吸道未受阻,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③更换套管的准备工作,如剪刀、药包、纱布、生理盐水、手套及新导管等工作提前准备。④松开气囊时,注意气囊漏气情况,气囊使用过程中的张力高低情况;气囊导管1周更换一次;外气囊导管禁止用止血钳夹住,防止破裂以后出现漏气现象;定期对气囊压力和注气量进行精准测量,能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
1.3 观察指标
气囊压力及注气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将研究结果中的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统计得到的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比较,漏气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为(25.52±0.50)cmH2O,未漏气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为(28.20±1.55)cmH2O,明显低于未漏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气组与未漏气组注气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及注气量结果比较
3 讨 论
气管套管漏气是气管切开之后常见的一种不良现象,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医疗研究项目[5]。
本次研究采用1:1比例对比分组研究方法。经比较,漏气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为(25.52±0.50)cmH2O,未漏气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为(28.20±1.55)cmH2O,明显低于未漏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气组与未漏气组注气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气囊压力是导致气管套管漏气的主要因素,与注气量无关,定期对气囊压力和注气量进行精准测量能有效减少气管套管漏气现象发生,极具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