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9-04-21王晓萱
王晓萱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设置适当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探究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83-01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要求,并且要求在选材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3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玩,妈妈拿来6个鲜桃,要平均分给他们三人,每人得几个?有剩余的吗?妈妈接着再拿出7个香蕉,要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得几个?还有剩余的么?分分看,然后请代表说说。”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进而喜欢数学。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设置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神秘地打开了一个红折子,呈现剪好的对称图形,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愿望。然后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画一画、折一折,哪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哪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边折边想,怎样能证明是对称图形?同桌可以商量。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操作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3.1 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3.2 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 ,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4.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