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9-04-21赵伏彭耀民史俊峰
赵伏 彭耀民 史俊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47-01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有效性学习教学研究”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愉快学习的前提,教师应通过正确处理学生的不良言行,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数学教师特别应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相处,让学生感受班级生活的愉悦与温馨。由于大部份数学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工作,除了课堂教学外,很少参与班级管理,这就使师生之间的相处局限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时间就非常有限,师生之间心理上的沟通缺少了应有的凭借。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多和學生接触,多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心理上的沟通就能水到渠成,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感兴趣。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现实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广阔的思维空间——自己提问题,自己找规律,自己总结结论。因此,新课的引入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3.设疑质疑、自主探究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深化练习、应用拓展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设计以实践为主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广阔的空间;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学生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和方法的迁移等,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
5.评价反思,自我体验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指标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分;评价的方式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探究发现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6.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强调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