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程中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

2019-04-21潘晓映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建构主义高中英语

潘晓映

摘要:基于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跨文化交流已成为高中英语学习的必备能力。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现状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笔者试从课本学习和课外活动方面来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建构主义;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98-02

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然而受到高考应试教育和英语学习功利思想的影响,目前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学生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跨文化交流意识的缺乏,又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篇章的理解,或是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写作时时态、语态等错误百出,中式英语随处可见。因此,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自身的先前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世界是客观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主观的。人们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主观感受现实的事物,构建情景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并且对自己经历的文化现象作为解释和判断。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2]。

3.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此阶段是学生大量接受知识和外在事物,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建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构建过程。根据此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点,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对学生构建知识而言,文化差异问题应尽可能避免零散孤立的信息,而应该系统化。例如在讲“starter”(头菜)这个词时,教师可以创造情景,延伸到main

course(主菜)、desserts(甜点)等词汇,及外国人的餐桌礼仪有哪些等。以点带面,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外国文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2 相关性与适度性原则。教师在讲授文化内容时,应注意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不能为了讲文化而讲文化。而在注意相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对内容的延伸应考虑到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不宜选择过难、过于复杂、落后时代的内容。

3.3 主流价值观原则。高中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多种文化进行碰撞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对异国文化要采取一种客观的、包容的态度,同时又要避免盲目地追随、模仿异国文化,矮化甚至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4.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途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智发展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途径。

4.1 异同比较法。异同比较法即是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意象进行分析、延伸和比较。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同样的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含义。例如“red”(红色)在西方国家代表着冲动、激进或赤字。如“red-necked”(发怒的)“red

alert”(紧急警报)“red-tape”(繁文缛节、官样文章)。而在中国文化里,红色象征吉祥、喜庆、积极向上。在句式方面,英语重客观思维,逻辑严谨。英语句子结构呈树形结构,层层搭建。中国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出现中式英语,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深层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通过对中英词汇意象和句子结构的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对英语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减少文化障碍。

4.2 课后活动法。高中英语课本涉及话题丰富。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话题来进行丰富的课后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以人教版(2007年)教材为例,学习“Body Language”这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分配角色,进行role-play,分别扮演美国人、日本人、中东人和南美人等,创设一个接机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什么,哪些肢体语言可能引起误会甚至反感等。在“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中,可让学生课后搜寻资料,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设计海报,用英语介绍节日的来源、时间、喜欢的理由,并设计一款logo。另外,还可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presentation或debate。丰富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3 研究性学习。在当前网络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布置课题,让学生四人或五人一组,通过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经过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课题形式可以是论文、报告、问卷调查等。学生通过大量收集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4.4 選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很多学校已开展了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师可开展英语影视欣赏、英美国家地理概况、国外历史上的名人、希腊罗马神话、英语诗歌欣赏、BBC与VOA新闻听力、中诗英译、莎士比亚戏剧欣赏与实践、旅游英语、英美国家主要节日等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5.总结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应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理解文化内涵。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多元的文化知识,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2] 左广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建构主义高中英语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