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4-21陈燕珍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图书文章

陈燕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89-01

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下面,笔者就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我们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材料内容本身的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只知道阅读有限几本课本的学生在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如何去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竞争。缺少了文学的滋润,他们的心灵会干涸。因此,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2.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兴趣有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现在的图书五花八门,要求学生要选择一些健康类的书籍进行阅读,最好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同时,对文章里的某些重点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当然,有些文章没必要进行精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句、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尽量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其次,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再次,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4.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读书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对于那些具有曲折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内容就会认真读,而对于一般的材料,则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有的学生虽然读书认真,却不懂得吸取书中的知识和信息,不知道学习里边的写作技巧,更不会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这样的读书方法效果甚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1 浏览性泛读。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这种阅读方法的运用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有足够的兴趣,在无需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通过观看标题、前言、目录等,对内容有大概了解,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2 探求性速读。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实现速读,我认为必须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做到“四快”: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速读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记忆力、注意力,使学生信心十足、兴趣高涨。

4.3 品味性精读。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对于一些名家作品,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作品,都要进行精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仔细揣摩作者对作品的构思、立意等,要仔细咀嚼其中一些优美的词句,遇到喜欢的就要动笔记下来,然后反复读。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调动多种感官,用过眼看、口诵、脑思、手记等,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4.4 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5.利用“问题”在感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俗话说:“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阅读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思考的过程中。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经历不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分层次进行指导,提出不同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把说、读、画、思等相互关系能相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地评价,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图书文章
图书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