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灌输方法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9-04-21阚昌苓
阚昌苓
摘要:列宁的灌输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有丰富具体内容的灌输方法。时代发展,灌输方法内涵不断丰富、必要性增强。小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更需要完整科学的灌输方法,认清灌输中的主客体,让灌输内容与时俱进,让具体方法更加人性化。灌输方法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带来诸多启示的同时,对新时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列宁灌输论 小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2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自主意识增强,使灌输方法备受争议,许多人对灌輸方法的内涵没能全面准确地理解,片面地认为这是强硬过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是一整套符合社会发展随时代进步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的灌输方法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中小学生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列宁灌输论的方法内涵
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述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须通过灌输传授给俄国工人阶级,因此他对灌输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列宁在书中首先强调了灌输内容即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越迅速地了解在现代知识水平上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全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应用它,革命成功得就越快。其次,列宁强调,作为灌输客体的工人阶级自发的运动不可能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自觉性、觉悟性和组织性,必须付出大量努力给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后,作为灌输主体的社会民主党人应该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际的考察并把理论通俗化后再灌输给工人,使工人成为一支可靠的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政治力量。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应该将科学的符合实际工人实际生活的内容灌输给工人阶级,且在灌输时应注重方式方法,并了解工人的认知水平使理论通俗易懂。
在《怎么办》中,列宁为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对灌输的原因内容方法等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灌输论。他认为工人阶级必须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意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能由共产党人灌输给人民群众。在思想阵地方面需要重视和坚守工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抵御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的斗争,思想领域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计,若不对工人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那么承受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束缚的人们就不能摆脱剥削与压迫,就不能实现马恩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就不能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列宁灌输论的方法内涵极其丰富,不局限于俄国这一特定的地域,也不局限于社会民主主义者对工人阶级,是可以应用于国际社会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尤其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政治观点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灌输方法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论述列宁的灌输理论可得出其内涵有科学的理论解释,是丰富多样的,对今天的教学具有应用意义。
(1)灌输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从物质和精神领域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对意志情感等方面未成熟的小学生也有或好或坏的影响。列宁认为有了革命的理论才会有革命的运动。如果不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他们之后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与磨难,对学生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小学是学生成长最初也是最重要阶段,其性格特点、认知能力、情感初体验等方面基本在这个阶段形成或表现出稳定倾向。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会着眼于新鲜有趣的事物且易受到外界影响,但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必须让他们树立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及对社会主义的了解。理论观念不会在他们头脑中自发形成,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给他们。
(2)灌输的内容。列宁讲到灌输的内容必须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内容就要联系工人的实际生产生活。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灌输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在我国已经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理论体系,具体的内容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
小学生的认知理解力较差,尚未对高深的理论形成完备的体系,但他们对生活中的小事却有大概的掌握,这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事、趣事中找到教育的内容,使内容生动灵活形象活泼以吸引其注意力和兴趣。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增强,价值观念尚处于模糊发展阶段,科学的“三观”并未形成,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就要根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需要灌输的具体内容,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3)灌输的方法。列宁的灌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此之前要明确灌输双方的主客体关系,只有确定灌输的主体和客体,才能更好地应用灌输方法。
列宁灌输论认为实施灌输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具体指俄国社会民主党,接受灌输内容的是工人群众,并按层次进行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中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针对小学生自主、自制、自控能力不足的状况,灌输的主体主要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客体是学生。
灌输方法的运用是由灌输双方互动决定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又给老师一定的反馈,进而更好地实施灌输。教育者应将理论实践结合。将小学生认为晦涩难懂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能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理论与生活小事相连接,利用小学生身边的趣事进行教育,可使理论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应该以情促知,以知促行。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小学生的情感正逐步养成,经历更多的情绪利于形成更稳定的情感,以情感促进对知识的追求,让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行动中,再从行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这是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
虽说教育者针对的主体是小学生,但家长在学生成长世界里也有重大影响,教育者同时也应将家长作为教育目标,与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培养孩子的性格、情感等方面,使孩子茁壮成长。
三、应用带来的启示
无论哪个国家与社会,科学的灌输方法都被普遍应用,尤其在思想不健全的小学生的教育中。
(1)坚持灌输论方法。灌输论方法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愈发彰显其必要性。在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更不用说极易受新鲜刺激事物吸引的小学生了。国家只有从孩童起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才能打好根基,坚守教育阵地,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优秀品质,稳定社会根基,巩固国家秩序。
灌输论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包含的具体方法也多种多样。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可以情感陶冶、鼓励优秀、磨炼意志等。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灌输的具体方法,使灌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高级境界。
(2)坚持双向交流。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掌握着主导权,小学生思想发展不完善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主动性,要增强他们自我反省的能力,帮助他们尽早树立是非观念。小学生对于教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较强,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要有掌控主导权的责任感,不断增强自己的科学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且与时俱进。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清小学生思想发展的不同层次,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适度教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机一切资源进行灌输教育。教师要以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小学生教育。
总之,列宁系统阐述的灌输论并未过时而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灌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主要是以情感陶冶、有趣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人本方法。灌输主体在尊重灌输对象的前提下有责任感地进行,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构建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7.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