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回顾

2019-04-20立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警预警机运输机

立文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受到国内外观众和一些重要媒体的关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题展区,陆军航空兵的各型直升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各型预警指挥机、轰炸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等大型空中平台,各类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等机载武器,各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空降战车等模型,充分反映了中国空中作战力量40年来跨越式发展的成就,展示了我军空中力量正在日益增强的维护国家空中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拓展的综合实力。

制空作战平台实现跨代发展

战斗机是空中力量的重要制空作战平台,早期大多以歼击机为主,第三代战斗机兼顾制空作战与对地攻击双重功能,专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强击机、歼击轰炸机等也可归类为战斗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空军的制空作战平台从单一的歼击机发展到多功能战斗机,从改革开放初期以第一代歼-6为主体和第二代歼-7为骨干的落后状态,发展到以改进型第三代战斗机为主体的新型结构,并且开始小批量列装第四代战斗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正式列装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的国家,制空作战装备的整体水平全面实现了跨代发展。

在制空作战平台的综合展示中,打头阵的是歼-20战斗机。这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继美国F-22A、F-35和俄罗斯苏-57(研制代号T-50)之后第四个飞上蓝天的第四代战斗机,但却先于苏-57列装部队使用。歼-20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首飞上天,2016年11月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飞行展示,2017年7月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以三机楔形编队展示,首次以战斗姿态在世人面前亮相。在2018年11月第十二届珠海航展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歼-20再次进行了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和打开机腹弹舱的飞行展示,充分展示了中国空军的自信和实力。

歼-20战机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将进一步提升空军综合作战能力,有助于空军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

在空中编队展示模型中,还有现役的多个型号主力战斗机,如歼-10系列轻型战斗机、歼-11和歼-16系列重型战斗机等,形成了轻重搭配、高低组合的战斗机装备体系。1998年3月23日中国自主独立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首飞成功,如今殲-10和歼-11系列改进型战斗机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作战装备,整体性能与国外同类装备不相上下,在世界第三代战斗机中居于先进水平,既能担负中远距离制空作战任务,又能担负远程对地精确打击作战任务。

在空中编队的战斗机梯队后方可以看到歼-7和歼-8系列改进型歼击机,它们分别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仿制型和国产型歼击机,整体水平相当于国外第二代战斗机。早期型号的歼-7和歼-8歼击机已经陆续退役,但其部分改进型还在空军、海军部队中继续服役。1984年6月12日,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的歼-8Ⅱ歼击机首飞成功。1991年12月13日,轰油-6加油机与歼-8D受油机第一次成功实现空中加油,为延伸空中作战距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服役的歼-8系列歼击机具有优良的高空高速性能,在改装新型机载火控雷达和新型空空导弹之后实现了空战能力的整体升级,在部分方向的日常防空值班警戒任务中仍然宝刀不老、堪当重任。歼-8改进型歼击机在战斗值班状态下的地面起动时间相对于第三代战斗机要短得多,一旦遇到空中紧急情况,即可快速升空应对。

对地攻击平台实现整体提升

空中作战力量具有快速机动、火力猛烈、精确高效等综合优势,是对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进行突击的重要力量。空军现役装备的专用对地攻击平台主要有中型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等。

在空中梯队战斗机后方和预警指挥机后方,我们可以看到空军现役的几种主力对地攻击平台,分别是多功能重型战斗机、歼击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等。改革开放初期,空军主要装备轰-5轰炸机和少量的轰-6中程轰炸机,这两型轰炸机均是在仿制苏联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国产化设计制造的,对地突击武器主要是无制导的航空炸弹,对地突击以凌空轰炸方式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性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和进攻作战能力。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航工业对轰-6平台进行过多个批次的改进升级,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先后换装轰-6H和轰-6D等多个改进型号,对延伸空中打击距离、实现空地导弹攻击和增强远海突击能力贡献颇大,但由于轰-6平台日益老旧,作战能力大受制约。进入新世纪后,中航工业利用引进的D30系列高性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升级改进研制成功轰-6K远程轰炸机,2007年1月5日首飞成功。轰-6K轰炸机左右机翼下方各加装3个远程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射挂架。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和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空中梯队展示中,轰-6K多次闪亮出场,也在珠海航展上进行过近距离静态展示。2015年空军轰-6K编队第一次飞到西太平洋,2017年首次飞越对马海峡、成体系“绕岛巡航”,全面展示了空中远程机动作战能力。

歼轰-7系列歼击轰炸机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另一种专用对地(海)攻击平台,1988年12月14日首飞成功。歼轰-7A是升级版,可以挂载空军现役的各种对地攻击弹药,包括传统的无制导航空炸弹以及激光制导炸弹、卫星复合制导炸弹、空地导弹、空舰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用于对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的远距离精确打击,也可以挂载近距空空导弹等用于自卫性空战,具有较强的空中突防能力和综合对地突击能力。

空军现役的歼-10和歼-11系列改进型战斗机、歼-16多功能战斗机以及引进的苏-30战斗机等也具有一定的对地突击能力,这几型战斗机均可挂载精确制导弹药,具有较强的中远距离精确对地突击能力。众所周知,苏-30是在苏-27双座型教练机基础之上的升级版,重点是三大改进:一是增加机身武器挂点数量和载弹量,二是加挂多种对地攻击和对海攻击的精确制导武器,三是空战机群协同攻击和指挥引导能力。歼-11是在引进俄罗斯苏-27基础上的国产版,可以挂载多种国产机载精确制导武器。而歼-16多功能重型战斗机在2017年7月朱日和基地建军90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它是歼-11深度改进的升级版,整体战术技术性能优于苏-30战斗机。

正是由于空军大批量换装了先进的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和轰-6K远程轰炸机、歼轰-7A歼击轰炸机等作战飞机,为加快推进中国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预警机实现零的突破

预警机是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是兼顾预警探测与指挥引导于一身的空战中枢,既可以利用机载雷达及早发现敌方空中目标,又可以指挥引导己方战斗机对敌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是不可缺少的空中作战机动指挥所。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架预警机的对空探测能力相当于在高山顶上部署的约20个地面雷达站,再加上预警机具有大范围、长航时、远距离、快机动等能力,对完善国家防空预警探测体系必不可少。而预警机的指挥引导功能更是普通地面雷达站所无法企及的,是空军、海军航空兵远程机动作战的重要空中指挥所。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多次出动米格-29战斗机迎战,但多数在刚刚起飞后不久即被北约空军F-16战斗机发射的中远距空空导弹所击落,究其原因就在于北约拥有数量较多、功能强大的预警指挥机,在南联盟战斗机离地起飞之际就能探测到目标,然后指挥引导北约空军战斗机在预定空域进行拦截,从而形成了单向透明的空中不对称作战优势。

在展示模型中,可以看到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3种型号预警机,即空军专用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指挥机、海空军通用的空警-500预警指挥机和空警-200预警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航空工业和电子信息工业相关部门曾经联合研制过第一种预警机空警-1号,但由于当时的整体技术比较落后,这架实验平台最终未能列装服役,而是成为了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展品。改革开放后,国家有关部门把预警机作为重要装备,多次创造条件开展国际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与某国开展预警机合作,在平台改装接近完工和即将交付的前夕,被美国“横插一刀”而中断合作。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决策层和有关部门最终下定决心要自行研制成功预警机。

空警-2000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款大型预警指挥机,2003年11月11日实现载机首飞。它是在引进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平台的基础上,在机身背部加装国产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在雷达工作制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外在役的多数预警机采用圆盘状机械扫描式天线和脉冲多普勒技術体制,在探测目标时需要转动天线阵面进行360度空域扫描。而空警-2000雷达天线采用相控阵技术体制,三个天线阵面各负责120度探测范围,合起来形成360度空域全覆盖。在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探测数量和指挥引导等能力指标上,空警-2000与国外在役的先进大型预警机基本相当。

在研制空警-2000过程中,由于载机平台同样受制于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有关部门也同步设计了利用国产运-8改进型运输机搭载平衡木天线的方案,这就是空警-200预警机。其雷达同样采用相控阵技术体制,但由于平衡木天线两个阵面只能覆盖机身两侧一定范围,在前后方各有一定角度的探测盲区,需要通过空中战术机动方式如8字形或0字形飞行来提高全空域覆盖能力。由于天线尺寸较小,其探测能力也有所降低。而受运-8改进型平台机身内部容积限制,机组空勤任务人员数量较少,指挥引导空战能力要弱于空警-2000大平台。

通过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和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还有出口型ZDK-003预警指挥机的研制实践,有关部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相控阵雷达技术升级换代的基础上,又研制了空警-500预警指挥机。其载机平台是与空警-200相当的运-8改进型(也称运-9运输机),但安装了天线尺寸略小于空警-2000的大型圆盘状天线,采用新型全数字相控阵列雷达等新技术,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的功能提升。

预警机是一个综合难度极大的高精尖的国防领域,世界上20多个国家空军装备200多架预警机,但能够独立设计研制和生产预警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现有两型E-2D舰载预警机和E-3预警机,以及以这两型预警机技术为基础利用不同空中平台改装的E-767预警机等,广泛出口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空天军装备A-50预警机并正在进行技术升级。瑞典和以色列也具备中小型预警机的研制生产能力。英国和俄罗斯具备预警直升机的研制生产能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空军和海军实现了预警机零的突破,不仅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先进的多型预警机,还走出国门、创造纪录,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这个国防尖端领域的整体实力。此外,中国还设计研制了直-18预警直升机并引进了卡-31预警直升机,部署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作为舰载预警机使用。

大型运输机实现快速突破

在空中梯队展示模型最后方压阵的是运-20大型运输机和运-9中型运输机。运-20是中国航空工业新世纪“三大工程”当中首先飞上蓝天的,另两个是C919大型客机和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2013年1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战略空军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首批两架运-20大型运输机在2016年7月初交付空军部队服役。C919干线客机的适航取证正在加快推进。2017年12月24日,AG600“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陆地机场首飞,2018年10月20日水上首飞成功。这三大飞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技术实力水平的整体跃升,为全面提升空军远程空运和民航客货运输、特种救援等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空军大型运输机主要担负兵力、大型货物和轻型作战装备等远距离空中运输任务,进行轻装兵力和轻型装甲车辆等的快速远距离投送,运载空降作战部队和空降作战装备等进行空降作战,可以为航空兵部队转场机动和跨国联合训练提供伴随保障,还可以改装为加油机、预警机等其他空中平台,为完善空中作战装备体系搭建桥梁。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航空工业主要是在仿制苏联安-12的基础上设计建造运-8中型运输机,尽管在技术上多有改进,但整体运载能力有限,尤其是无法满足大型装备的空运投送。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空军从俄罗斯引进了十余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后续订单由于俄不能恢复伊尔-76组装生产线而无法履约供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航空工业快马加鞭,立项设计研制运-20大型运输机。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辛曲折,但一旦突破之后则天地洞开。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期间,中国运-20、俄罗斯伊尔-76和美国C-17三种大型军用运输机在珠海机场同台亮相、各展身手,曾经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

运-9中型运输机是在运-8基础上实现全面技术升级的大改型,也是目前世界上还在继续生产制造的两种中型运输机之一。另一个是美国延续60多年的C-130运输机,目前在产型号为C-130J。这种载重量约20吨的中型运输机是战术空运主力,在国际市场上也有需求。国产运-9运输机也是改装多型特种用途飞机的基础,如预警机、电子侦察机、远距离支援电子干扰机等装备的重要载机平台。

地面防空和空降作战能力整体提升

中国空军除航空兵之外,还有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等兵种,形成了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完整的空防作战体系。在展示的地面作战装备模型中,可以看到空军地面防空兵部队现役装备的多个型号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还有空降兵装备的新一代空降战车等空降作战装备。

改革开放初期,空军地面防空兵的主战装备是大口径高射炮和红旗-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装备老旧,性能落后,尤其是面对第三代战斗机,整体防空作战效能严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防军工部门研制了多个型号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空军从俄罗斯引进C-300系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大幅提升了地面防空作战能力。世纪交替之际,国产红旗-9、红旗-12等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陆续交付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服役使用并实现全面换装,真正结束了红旗-2系列“包打天下”的時代。近年来,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又列装了红旗-22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纪念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进行了公开展示。空军还从俄罗斯引进了最先进的C-400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远程导弹最大对空拦截作战距离可达400公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产地空导弹的两大主要研制生产单位,不仅为空军地面防空兵研制生产了多个型号的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形成了远中近程、高中低空全域覆盖的地面防空导弹火力配系,而且为海军主战舰艇、陆军防空兵研制生产了海红旗-9、红旗-16系列等多个型号的舰空导弹和地空导弹,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土防空、野战防空、舰艇编队区域防空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再加上低空近程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先进的中小口径高射炮等,形成了远近衔接、空域覆盖的综合防空火力配系。

空军空降兵军的前身是一支英雄部队,在革命战争时代立下无数战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主力部队,涌现过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著名战斗英雄。在地面装备展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型装甲履带式空降战车,它可以借助国产重型装备整体空投平台等进行重装空降,极大地提高了空降兵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猜你喜欢

空警预警机运输机
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空警2000预警机战场之眼空警200预警机
来自空中的指挥官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金牌新兵预警机
C-13“大力士”运输机试验发射曳光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