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2019-04-20尹忠泽张文杰
尹忠泽?张文杰
〔摘要〕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有着非常多的研究,自恋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有论述,一般将自恋区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并指出显性自恋可能会导致攻击行为,而对于隐性自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研究对象为高中生。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自恋量表、攻击性问卷、自尊问卷来考量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隐性自恋可以预测攻击性中的愤怒和敌意,但无法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研究二通过操纵同伴接受和同伴拒绝,考量隐性自恋个体在不同情景下的攻击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伴拒绝情景下,高隐性自恋者会对那些挑衅他们的人作出攻击性评价。
〔关键词〕隐性自恋;显性自恋;攻击性;同伴拒绝;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11-06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常人群中的个体的自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恋是一种复杂的人格特征,包括正面夸大的自我形象、亲密关系的缺乏以及大量用来维持和提升自我形象的自我管理策略。研究者已经发现自恋的特质可以预测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行为和对日常事件的情感反应。
目前在正常人群中,自恋研究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是自恋人格问卷(NPI),尽管NPI是研究者在正常人群中评估自恋运用最为普遍的工具,但是NPI主要聚焦在显性自恋类型上,而非隐性自恋类型,在自恋的文献中,已经有大量研究将自恋区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1]。显性自恋的特征是傲慢自大、自我吸引、特权感、对批评的反应。这些特征与DSM-III中的标準相符。显性自恋也被认为是外显的自恋和不被觉察的自恋[2]。隐性自恋的特征是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模糊的抑郁感,对其他人评价的过分敏感。隐性自恋被认为是隐性的自恋、过分敏感自恋和过于警惕的自恋。这两种类型的自恋有一些共有的特征,即自恋个体都倾向于对自我有夸大的幻想和期望,特权感,在和别人交往中占别人便宜以获取自己的利益等。Wink[3]用自我报告测量自恋的方法完成了基本的因素分析并抽取出两个正交分量:夸大—表现和脆弱—敏感,NPI主要体现了夸大—表现因素。
以往研究表明,自恋可以预测不同的结果。例如,用NPI测量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已经被大量的文献证明。Raskin 和 Terry[4]测量了自我报告的NPI得分与攻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PI高分的个体有更高的倾向被认为是攻击的、专制的和武断的。Wink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显性自恋者夸大的表现成分与配偶间的攻击比率显著相关,而隐性自恋者的脆弱、敏感成分与此不相关。从这些研究结果看,研究者认为攻击性主要与显性自恋相关。显性自恋水平较高的个体对来自他人接纳的需求怀有不现实的高期望,为了维护他们膨胀的自我形象会毫不犹豫地实施攻击行为。
然而,关于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却比较少, 由于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例如特权感和不顾他人。因此,隐性自恋预期能够像显性自恋一样预测攻击性。本研究旨在测试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攻击性有多个方面,Buss 和Perry1992年编制了Buss-Perry攻击调查问卷,并且发现了攻击的四个方面: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代表了攻击行为的直接形式,愤怒和敌意代表了攻击行为的情感和认知成分。前人研究已经揭示,NPI高分可以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5],但没有研究测试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四个方面的关系。高水平的隐性自恋者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所以认为他们不会轻易公开表达攻击性,似乎是符合逻辑的。但是,由于他们有一种特权感和倾向于不顾他人,所以当人们没有像他们认为自己值得的那样给他们特别的注意的时候,他们将会感到内部的愤怒和敌意。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假设隐性自恋可以预测愤怒和敌意,但不能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这个假设将在第一个研究中被测试。
第二,自恋和攻击的关系在某种特定情形下更强[6]。在一系列研究中,Twenge和Campbell[7]用NPI测试了自恋在同伴拒绝情形下与攻击性的关系,同伴拒绝的控制方法是,让被试写他们曾经的某次被同伴拒绝的经历或者告诉被试没有人愿意选择他作为小组成员。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伴拒绝条件下,自恋者增加了攻击性和愤怒;在控制组和同伴接受组,自恋者没有增加攻击性和愤怒(同伴接受组是告诉被试所有其他被试都愿意选择他作为小组成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显性自恋和同伴拒绝的结合增加了攻击性。但是,还没有研究去测量是否隐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情形下会增加攻击性。隐性自恋水平较高的个体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拒绝的影响,而且会为了防御他们的自我价值而增加攻击性,这样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假设隐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情形下可以预测更多的攻击性,这个假设将在第二个研究中被测试。
在其他研究中已经发现自尊和攻击性相关,尽管这个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是有争议的[8]。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的研究结论差异很大,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完全明了。但如果一个人自尊膨胀,只关注自身而忽视他人,通常会做出一些社会不期望的行为,即高度自恋确实导致攻击性报复[9]。由于担心自尊会对攻击性有影响,在本研究中,两种类型的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在控制了自尊的影响后被测量。
总之,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隐性自恋和攻击性之间更加具体的关系。在第一个研究中,两种类型的自恋和攻击性的四个方面(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的关系被测量。在第二个研究中,两种类型的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被测量。研究主要聚焦在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上。
二、研究1
研究1主要探索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四个方面(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的关系。研究假设:隐性自恋者能够预测愤怒和敌意,但不能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山西临汾市某高中高二年级学生223名,其中男生91名,女生 132名,年龄范围16~19岁,平均年龄17.17岁(SD=0.63)。
2.研究工具
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包括:
(1)自恋量表。包括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两个分量表,其中隐性自恋包括8个条目,显性自恋包括10个条目。该量表为5点量表,从1到5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隐性自恋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5,显性自恋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在本研究中,隐性自恋的α系数为0.765,显性自恋的α系数为0.720。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的描述统计得分分别为它们各自条目得分的平均分。
(2)攻击性问卷。攻击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由 Buss和Perry 于 1992 年对 Buss-Durkee 敌对问卷(The Buss-Durkee Hostility Inventory)修订所得。该问卷包括 29个条目,分为四个因子: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采用 李克特 5 点计分,从1到5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四个因子的描述统计得分通过计算各因子条目的平均分得出。
(3)自尊问卷。使用艾森伯格的自尊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目前测量外显自尊最为有效和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该问卷共有10个条目,采用 李克特 5 点计分,从1到5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总得分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描述统计得分通过计算10个条目的平均分得出。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6.0對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结果
总的来说,在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四个方面的关系上,研究1的结果正如我们所假设的,隐性自恋与愤怒和敌意呈正相关(见表1),隐性自恋能够预测愤怒和敌意(见表2),但不能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见表2)。
总的来说,研究1的结果正如我们所假设的,隐性自恋与愤怒和敌意呈正相关,隐性自恋能够预测愤怒和敌意,但不能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代表攻击行为的直接形式,愤怒和敌意代表攻击行为的情感和认知成分。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他们一般情况下不会通过身体和言语来表达他们的攻击倾向,但是他们有一种特权感和漠视他人的倾向,会轻易表达出愤怒和敌意。隐性自恋和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表明高水平的隐性自恋者的攻击倾向形式非常隐蔽和间接。自恋的个体越脆弱,他们越少使用直接的攻击形式如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Lapsley和Aalsma认为,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焦虑水平较高的原因[10]。作为替代,具有较高水平的隐性自恋的个体表达他们的攻击时,倾向用更加隐蔽和间接的方式如愤怒和敌意。
三、研究2
在研究2中,隐性自恋和同伴拒绝情形下的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被测量。以前的研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操纵社会拒绝和社会接受。在本研究中,对社会拒绝和社会接受的操作方法是,先让被试匿名写出喜欢和班上哪三位同学交往,然后将被试随机分组,第一组被告知“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你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和你交往”,另一组被告知“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你们班很多人都喜欢和你交往”。这种方式让我们能够测量相对真实的社会拒绝和社会接受的影响。
即使在社会拒绝的情形下,预测隐性自恋者也不会增加外显的攻击行为,出于这个考虑,我们运用一个消极评价的方法来测量间接攻击。Dewall、Twenge、Gitter和Baumeister等测量攻击性的方法是通过给被试机会,让他们去消极地评价另一个人,并且这个评价能够毁掉这个人得到他十分渴望的一份 工作的机会。由于消极评价有潜在的可能,会阻挠一个人的个人目标和未来幸福,这成为攻击性的一种测量方法。在本研究中,攻击性的测量是通过让被试在假定的情形下评估另外一个人。被试被要求去评价另外一个人在假定的小组任务中的贡献,并且被告知他们的评价会影响此人这门课程的成绩,由于这个评价并不直接报告给被评价者,消极的评价可以作为一种间接攻击行为的测量。我们的假设是,高水平的隐性自恋的个体在社会拒绝的情形下,将会对另外一个人给出更为消极的评价。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山西省临汾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131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 50名,年龄范围16~19岁,平均年龄17.1岁(SD=0.59)。
2.研究工具
(1)自恋量表。包括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两个分量表,其中隐性自恋包括8个条目,显性自恋包括10个条目。该量表为5点量表,从1到5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隐性自恋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5,显性自恋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在本研究中,隐性自恋的α系数为0.765,显性自恋的α系数为0.720。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的描述统计得分分别为它们各自条目得分的平均分。
(2)自尊问卷。使用艾森伯格的自尊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目前测量外显自尊的使用最为有效和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该问卷共有10个条目,采用 李克特5 点计分,从1到5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总得分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描述统计得分通过计算10个条目的平均分得出。
(3)攻击性的测量。使用一个会对其他人产生损害的消极评价来索引,消极评价使用以下的假定描述来测量:
你和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为了完成这个课题,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其他小组成员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小组成员A告诉你,他认为你在完成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不够努力。成员A在这个课题中付出了和你以及你们小组的其他成员一样的努力,在课题结束时,你得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匿名评价你们小组每个成员在完成课题过程中的贡献,你的评价将会影响他们这门课的成绩。你如何评价小组成员A的贡献?
要求被試在1到5的范围内给小组成员A打分,假设1分是基本上没什么贡献,5分是贡献非常大,你给小组成员A的打分是多少?请在你所选的选项下画“√”。在后面的分析中,这个打分被反向计分,这样的话可以用高的分数来代表高水平的攻击性。
3.研究设计和过程
首先,让所有被试匿名写出自己喜欢和班里哪三位同学交往,写三个名字即可,并由主试收回。
其次,在间隔一段时间(几个小时)后,给被试发放装订好的问卷,所有学生都先做自恋问卷测试。在自恋问卷测试之后,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种情形中的一种:分配到社会拒绝情形的有59名学生,分配到社会接受情形的有72名学生。分配到社会拒绝组的学生被告知:“亲爱的同学,很遗憾地告诉您,经过统计,你们班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和你交往”;分配到社会接受组的学生被告知:“亲爱的同学,很高兴地告诉您,经过统计,你们班很多人都喜欢和你交往”。在这之后,让被试完成攻击性测量和自尊测量。
最后感谢所有被试的参与,并向被随机分配到社会拒绝组的学生道歉。
(二)结果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来说比较小,将被试以两种类型的自恋分数的平均数为基准进行二分,分为高隐性自恋(n=61)和低隐性自恋(n= 70),高显性自恋(n=65 )和低显性自恋(n=66)。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隐性自恋的主效应显著(F=5.796,p=0.027),但是这个主效应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同伴拒绝的实验条件下,隐性自恋的单纯主效果是显著的,而在同伴接受的情形下并不显著(F=0.999,p=0.496)。表明隐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攻击性受到明显影响,有较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比低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情形下有更多的攻击性。(见图1)
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显性自恋的主效应(F=1.328,p=0.289)不显著;在同伴接受的情形下,显性自恋的主效应(F=0.888,p=0.606)也不显著。说明显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和同伴接受的情形下,攻击性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也就是说,高显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并没有增加攻击性。
总的来说,研究2的结果与假设相符,高水平的隐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将会对另外一个人给出更为消极的评价。但即使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预测隐性自恋者也不会增加外显的攻击行为,他们的攻击性通常以更加间接和隐蔽的形式表达。具有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由于对其他人的评价过分敏感,因此很容易受同伴拒绝情形的影响。Dewall的研究发现,敌意认知在社会拒绝和攻击行为之间具有媒介作用。具有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在被告知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和他们交往时,会感受到更多的敌意,因此,他们倾向于对那些挑衅他们的人给出更加消极的评价。
四、总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索隐性自恋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发现隐性自恋确实能够导致攻击,并且攻击以隐蔽和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具有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用间接的攻击方式如愤怒和敌意来表达,而不用直接的攻击方式如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来表达。研究1表明,隐性自恋与愤怒和敌意呈正相关,隐性自恋可以预测愤怒和敌意,但不能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研究2表明,高水平的隐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会增加攻击性。当消极评价对被评价者产生负面影响,且消极评价并不直接告知被评价者时,高水平隐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会更加消极地评价其他人。以往的研究强调了显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但很少有研究者去关注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本研究对隐性自恋和间接攻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后续应该对攻击行为的间接形式做进一步研究,以发现隐性自恋和攻击性之间的更加具体的关系。
研究1还表明,显性自恋与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呈正相关,即显性自恋可以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这个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1]。在研究2中,具有高水平的显性自恋的个体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这一结果与Twenge和Campbell[12]用NPI测量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与国内江雅[13]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江雅的研究表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的情形下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结果不同可以解释为是因为研究所使用的攻击性的索引不同,Twenge和Campbell使用的攻击索引是让被试变换令人不愉快的噪音的大小来表达攻击,江雅使用的攻击测量是通过让被试设置噪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本研究使用消极的评价来作为攻击的索引,似乎是一种相当温和的攻击方法。具有高水平显性自恋的个体也许对允许他们使用过度的攻击行为激怒对方反应更激烈,而不倾向于使用这种温和的方法来表达攻击。
自尊在研究1 中与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愤怒不相关,与敌意呈负相关;在研究2中,与消极评价他人呈负相关。尽管关于自尊和攻击性的关系是有争议的,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自尊能够抑制攻击或与攻击不相关。
本研究结果也可以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在临床心理学文献中,认为隐性自恋者表现出典型的抑郁、焦虑和缺乏自信[14]。本研究表明,隐性自恋者有攻击情形并且通过隐蔽的和间接的方式表达攻击,这种间接的攻击行为也许会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糟糕,并导致隐性自恋个体抑郁的增加。因此,实践工作或临床工作者应该特别关注那些被诊断或怀疑为隐性自恋者个体的攻击倾向。
参考文献
[1]Gabbard,G.O..Two subtypes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J]. 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1989( 53):527-532.
[2]Dickinson,K.A.,Pincus,A.L..Interpersonal analysis of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2003(17):188-207.
[3]Wink,P.. Two faces of narciss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1):590-597.
[4]Raskin,R.,Terry,H..A 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 of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d further evidence of its construct valid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 54):890-902.
[5]Ruiz,J.M.,Smith,T.W.,Rhodewalt,F..Distinguishing narcissism and hostility: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and five factor correlat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1(76):537-555.
[6]Barry,C.T.,Chaplin,W.F.,&Grafeman,S.J..Aggression following performance feedback:The influences of narcissism,feedback valence,and comparative standard[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1):177-187.
[7]Twenge,J. M.,Campbell,W. K.. “Isnt it fun to get the respect that were going to deserve?”Narcissism,social rejection,and aggressio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3(29):261-272.
[8]Bushman,B.J.,Baumeister,R.F.,Thomaes,S.,Begeer,S.,&West,S.G..Looking again,and harder,for a link between low self-esteem and aggress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0(77):427-446.
[9]倪鳳琨.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66~71.
[10]Lapsley,D.K.,Aalsma,M.C.. 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narcissism and mental health in late adolescence[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6(29):53-71.
[11]Ruiz,J.M.,Smith,T. W.,& Rhodewalt,F..Distinguishing narcissism and hostility: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and five-factor correlat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1(76):537-555.
[12]Twenge,J. M., Campbell,W. K. . “Isnt it fun to get the respect that were going to deserve?”Narcissism,social rejection,and aggressio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3(29,):261-272.
[13]江雅.隐性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下的攻击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4]Gabbard,G.O..Two subtypes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J]. 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1989( 53):527-53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临汾,04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