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出杆长的曲柄摇杆机构运动的分析

2019-04-20张楗

科技视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计算模型

张楗

【摘 要】简化平面四杆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优化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处理,对得出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分析;计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 TH1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149-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59

1 设计目的

平面四杆机构是连杆机构中最常见的机构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可承受载荷大,连杆曲线具有多样性等特性,它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常用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方法有:解析法、作图法和实验法。但这些方法设计精度不高,都在解决一些约束条件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在机械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优化算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可以方便快捷地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且能很好地解决约束条件问题。运动仿真可以很好地验证设计方案的优劣,找出设计缺陷,改进设计方案。SolidWorks是专门的机械仿真模块,且能够得出最后的仿真数据。本文正是在简化了平面四杆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优化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处理,对得出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2 设计过程

2.1 曲柄摇杆机构分析

2.1.1 理论分析

2.1.2 计算模型

因此,应用公式(2)及图1的几何关系可以设计两两连架曲柄摇杆机构,机构设计计算步骤如下:

2.2 特定杆长的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分析

在一些实际应用曲柄摇杆实例中,若建设通过建立坐标系可知机构两连架杆三组对应角位置(φ1,ψ1),(φ2,ψ2),(φ3,ψ3),(φ0,ψ0)——可选择及机构的任意一杆长,设计的曲柄摇杆机构。如图1所示,φ1、φ2、φ3为连接杆AB的三个位置角,ψ1、ψ2、ψ3为连架杆CD的三个角位置,φ0和ψ0分别是φi与ψi的起始计量角,默认值为0。

设三组对应角位置取值分别为(φ1,ψ1)=(35°,40°),(φ2,ψ2)=(80°,70°),(φ3,ψ3)=(125°,100°),(φ0,ψ0)=(0,0)。根据上述1.2计算模型,并应用式(4)可求得P0=1.53802,P1=-0.58454,P2=0.22327。然后应用式(2),可求得n=2.0189,n=1.53802,l=2.63118。

根据上述,当曲柄摇杆已知曲柄(AB)长度、摇杆(CD)长度、连杆(BC)长度、机架(AD)长度参数任选其一。如果都不确定长度,可以任选,设计完后,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各架杆长成比例放大或缩小,不影响φ和ψ的对应值。

2.2.1 定出机架长度时

曲柄摇杆机构实际应用中,需要固定机架(AD)长度的不少见,此处机架(AD)长度取值85mm进行机构运动分析验证,结合初始参数两连架杆的对应位置为,位置1:φ1=35°,ψ1=40°;位置2:φ2=80°,ψ2=70°;位置3:φ3=125°,ψ3=100:位置0:φ0=0°,ψ0=0°。并根据1.2计算模型,求出其他架杆的长度:

机构参数:连架杆a=32.3048mm,连杆b=97.5249mm,连架杆c=49.6856mm,机架d=85mm,连杆BC上E点LenBE=50mm,δ=0°。

机构类型:曲柄摇杆机构,杆a的转角范围:φ1=0~360°

曲柄AB角速度:5°/s ,

φ1=0°(杆a与机架重叠共线)时,∠BCD=18.26338°;

φ1=180°(杆a与机架拉直共线)时,∠BCD=100.58764°(γ=79.41236°);

杆a驱动时最小传动角γmin=18.26338°;

φ1=11.70488°时,杆a与连杆拉直共线(摇杆c右极限),φ3=32.01261°,∠BCD=20.30773°

φ1=215.64604°时,杆a与连杆重叠共线(摇杆c左极限),φ3=130.09446°,∠BCD=94.44842°(γ=85.55158°) 。

杆a驱动时工作行程(慢行程)的最小传动角γmin=20.30773° ,摇杆摆角(行程)ψ=98.08185°,极位夹角θ=23.94116°,行程速比系数K=1.306822 。

机构位置角φ1,φ2,传动角γ,E点位置坐标(Ex,Ey),位置角φ3及其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

2.2.2 定出曲柄长度时

在某些曲柄摇杆机构实际应用中,设计时需要固定曲柄长度,类似的本文曲柄(AB)长度取值65mm进行机构运动分析验证,结合两连架杆的对应位置初始参数,两连架杆的对应角位置:

位置1:φ1=35°,ψ1=40°;

位置2:φ2=80°,ψ2=70°;

位置3:φ3=125°,ψ3=100°;

位置0:φ0=0°,ψ0=0°。

并根據1.2计算模型,求出其他架杆的长度:

曲柄(AB)长度65mm(已知);

连杆(BC)长度:256.606mm;

摇杆(CD)长度:130.732mm;

机架杆(AD)长度:223.651mm。

仿真时,曲柄以等角速度1r/s转动,步长为3°。仿真运行后,则可看到机构的仿真动画显示(图5)及B点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曲线(图6),从而达到运动分析的目的。

3 结论

简化了平面四杆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优化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处理,对得出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琦.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轨迹多目标综合优化及误差仿真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2017(9):55-58.

[2]周脉乐.回转式膜上辣椒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2017(6)141.

[3]陈赫楠.卧式垃圾压块机翻转上料机构优化设计及控制[J].湖北工业大学,2016(6)92.

猜你喜欢

计算模型
广西高职院校招生效益计算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关于房产测绘共用面积分摊问题的探究分析
方法论视野下的计算思维
干熄焦碳烧损率实时计算与监控系统
公路碳排放计算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