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时代体现
2019-04-20段伟伟
段伟伟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历史经验教训为参考、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当代体现。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导共享发展,在优化分配制度、保障群众多重利益诉求、统筹兼顾经济社会两方面的过程中促进共享发展,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价值诉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推进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共享发展是以“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为价值内核的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也是人民主体性思想和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历史经验教训为参考、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核
马克思主义是以社会现实为出发点改造世界的哲学,它始终以“现实的个人”、物质资料生产、社会生产关系等为出发点考察社会公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解公平正义问题的社会方案。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完整的思维框架。所以,应当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改革实践考察共享发展问题,分析共享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改革发展现状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效率优先、经济先行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今,中国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在经济发展中也累积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分配不公、正义缺位等渐渐成为制约消费升级、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共享发展思维化解经济发展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发展现状等所提出的,是化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
以历史经验教训为参考。从历史发展经验看,执政党要想获得群众的拥护,夯实执政基础,就需要从社会现实出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政策,就无法实现执政目标,也就无法获得群众支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阿拉伯之春”等都充分证明:只有从本国所处历史阶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针和发展政策,才能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应当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主要社会问题等出发制定政策方针,而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基于当前中国国情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对于减小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核。在论及社会正义问题时,马克思并未完全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反而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发展也要经历“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改革社会制度和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马克思关于公平正义的论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社会主义是以消灭阶级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共享发展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包含了共建、共富、共享等发展理念,其中共建是共享发展的基本前提,共富是共享发展的重要保障,共享是共享发展的价值要求。但是共享发展并不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共享发展,而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当前和长远的共享发展,它要求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现状,发展共享经济、建构共享发展模式等。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矛盾突出、民生发展滞后、贫富差距拉大等都是共享发展滞后的结果,这也弱化了社会成员对改革发展的价值认同,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应当让全体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将共享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打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责任和社会权利的对等
在优化分配制度中促进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以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为重要前提的,只有有效解决“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社会不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所以,应当积极推动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首先,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公平和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合理的分配制度能够较好地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现财富创造和财富共享的良性互动。所以,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应当统筹兼顾,既要重视解决道德失范、破坏环境、不正当竞争、收入差距过大等损害公平的行为,也要通过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优化竞争秩序、鼓励创新等方式提高社会效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的良性互动。此外,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我国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不仅引起了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满,也制约了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所以应当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现有的财富分配格局。
在保障群众多重利益诉求中促进共享发展。人的需要是多维度的,可分为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形式,也可分为生存、安全、爱、自我实现等形式,所以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等只是人的基本需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应当大力推進社会制度改革、民主法治建设等,保障人民群众的各种基本权利,以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首先,应当保障人们的自由平等。人的自由包括就业自由、人格自由、政治自由、工作自由等多种形式,这些都影响着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应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为公民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比如,应当用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人的政治自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人的迁徙自由等。此外,加强社会公平建设,促进社会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应将公平正义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准,通过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执法机制、司法环境等为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发展空间。最后,在责任共担中促进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不仅表现在维护权利、保障自由、分配利益等方面,还表现在责任分担、义务承担等方面。所以应当提高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明确社会成员的责任和权利,打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责任和社会权利的对等。
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当相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应该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刻变革,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些与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相适应、相协调的。但是,我国社会改革并未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面临着民生建设落后、社会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从而使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积极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加强民生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弱势群体织牢可靠的“安全网”;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扶贫体系、医疗保障制度等,以更好地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进社会慈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慈善活动、福利组织等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及时化解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负面情绪。同时,还可以发挥志愿者组织、环保组织等社会组织在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正义中的作用,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