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探讨
2019-04-20陈敏
陈敏
【摘 要】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时代要了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探索推进创新网络教学、日常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实践育人三个方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3-007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3.029
Discussion on the way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nternet+” era
CHEN Mi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In the “Internet+” era,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 the thre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network teaching,daily core values practice, and practical education,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wareness, moral level and civiliz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cultivate new generation who can shoulder the National Renaissance.
【Key words】Internet+;College Students;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Cultivation Approach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发展态势。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与新兴媒体接触广泛且深入,思想观念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影响,一些错误的、不良的社会思想乘虚而入。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1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等信息手段,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和生产力,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和发展,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能更有效地刺激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更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互联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24.8%,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上网的人群的占比分别达了98.3%、48.9%、34.5%、29.7%,手机及时通信、手机搜索、手机网络新闻网民使用率分列第一(95.2%)、第二(80.9%)、第三(80.1%)。互联网成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传播和博弈的平台,在一定程度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掌握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及时捕捉各种思想苗头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正视网络建设以及学生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比如即时通讯产品中的QQ和微信,变革了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QQ专注迎合年轻用户的娱乐导向特色功能,而微信则通过公众号平台传播思想。我们要掌握产品的特点,掌握舆论战场的主动权,整体把握和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的融合、创新和升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1.3 “互联网+”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互联网+”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时多元参与,而且方式灵活多样,极大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容方面,要做到“有理、有情、有趣、有意义、有用”,比如可以通过短视频这种立体的信息承载方式,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能满足大学生碎片化教育需求和自我表达的愿望,吸引大学生的需求;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和哲理,使其成为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方面,可以借助BBS等虚拟社区,博客、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平台,QQ、微信等社交工具,门户网站、新闻APP等信息分发平台这些丰富的载体工具,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多渠道、即时性地渗透大学生的信息空间,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渗透。
1.4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但“互联网+”本身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娱乐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削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知停留在肤浅和感性层面,甚至拼图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在海量信息里面丧失引导能力,被边缘化,导致认同危机。因此应加大力量投入,培育价值自信,在这个舆论战场掌握主动权。
2 “互联网+”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1 开展丰富的网络课堂教学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毋庸置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但随着“互联网+”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如网络公开课、MOOC、COOC、微课等,提供了一种契合自主学习的、个性化聚合的学习环境构架方式,并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这些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网络课堂教学碎片化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关注大学生疑难点的需求,将教学的侧重点从传授知识向引导独立思想转变,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利用社会中一些真实案例进行整编,让学生学会科学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错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做出正确的理性选择,逐步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体系。思想上能够引领学生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理论上能够引领学生开创人生的美好前景,方法上能够引领学生打开人生的智慧之门。
2.2 坚持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开展日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或模式。在线上通过互联网、网络公开课、MOOC、COOC、微课等模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解决大学生认知问题。但只有线上理论学习还不够,如果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的理论也是空洞的,难以达到培育目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体会才能真正树立起牢固的观念。并且大学生大部分的网络思想和行为问题都是大学生现实思想和行为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折射。只有在实践中把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网络问题相结合,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问题。网络中的思想问题归根到底是由现实问题所引起,只有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开展日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活动,才能真正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才能达到真正培养起大学生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
2.3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用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程,也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施展才华、磨炼意志的大课堂。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的磨砺,更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透彻全面,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和思想观念的诱导,容易亲信网络上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和唆使,更难以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找解决思想困惑的答案,这就会造成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境。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丽鹏,王峰.論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09).
[2]刘超,田向国.“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与创新研究[J].科技视界,2018(14).
[3]朱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7).
[4]王晓雪.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
[5]邹艳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