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业质量标准的试题命制研究
2019-04-20贾鸿辉
贾鸿辉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高中学业质量标准,它是学业水平试题命制的依据。试题命制中应当注重试题情境的创设,考查考生知识结构,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同一试题根据不同答案可以测试不同学业水平层次。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试题命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标准设定了四个层次的水平表现,每一级水平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地理概念、地理思维、地理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关键特征。四个水平层次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是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1]。课标要求的四个水平层次的试题命制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情境、背景的復杂程度;解题所要求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解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综合程度。
学业质量标准四个水平等级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学业质量标准各水平等级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目的、层次的考试试题命制中也要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试题情境的复杂程度,解题过程所要求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程度。所以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试题命制相应地应当从情境、设问、答案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不同试题情境测试不同学业质量
由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不同,对试题情境要求也不相同。通过创设同一主题下不同试题情境,可以测试考生应该达到的不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图1是一幅景观图,来源于真实情境,并用文字对相关地理事象进行了说明;图2是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幅图中地理事物比较复杂,但命题人在图1中添加了不同高度植被分布的差异,引导考生从自然带的垂直差异进行思考,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根据表1可知,复杂但有指向性的情境,符合水平三对情境的要求。
如果把此试题降低或提升考查等级,就可以从情境角度做一下变化。如考查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试题的情境就可以变成,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如图3所示。
用该材料设问可以考查相同的知识点,但试题材料为抽象的模式图,没有无关信息,指向明确,属于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的情境。
再如,考查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那么试题情境可以设计为“一位旅行者的游记”。
一位旅行者在游记中写道:在新疆的那拉提草原,我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森林呈带状围绕在半山腰上,很明显森林不仅向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向下也一样受到了限制。这种情况在新疆很常见,在伊犁河谷,在天山的南北坡,我们都会看到森林如一条腰带系在山腰上。
这段试题情境材料所描述的内容和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但由于没有图像,文字中的空间信息和地理事物的分布信息复杂且描述并不专业,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属于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的情境。
二、不同设问对知识结构化程度要求不同
在同一情境材料下,针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设问方式和角度,对考生解题所需的知识结构化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针对前文中的旅行者游记,为了考查垂直自然带相关知识可以有如下几种设问方式。
(1)在高大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不同,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答该题只需了解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即可,不涉及其他知识,属于知识的单点结构,是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的设问。
(2)说明天山南北两侧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解答该题不仅需要对垂直地带性原理的正确理解,还要求分析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涉及两个不同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知识体系的多点结构,是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的设问。
(3)说明该地区云杉林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解答此题不仅需要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等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知识,还要对“天山南北”这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这是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结构,是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三的设问。
(4)文字材料中提到的“障碍”和“限制”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障碍”和“限制”?
本题是要求考生对一个自然界出现的现象进行地理解释。考生解答这个问题不但要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有比较清楚认识,还要对文字材料有深入的解读,属于对本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的设问。
三、不同答案要点测试不同学生质量标准
通过设计同一试题,教师设置不同答案来评价不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例如针对前面情境设计的第3段文字材料,设计的问题 “文字材料中提到的‘障碍和‘限制指的是什么?”设置四类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并对应不同的评价分数,也就是相应的不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答案设置如下。
答案一:气候(水分和热量)。(2分)
只要求学生知道垂直地带性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描述。属于水平一的答案。
答案二:高度不同降水和温度条件不同。(4分)
要求学生运用原理结合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属于水平二的答案。
答案三:海拔高温度低所以热量条件是“障碍”,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谷地降水少,水分条件是“限制”。(6分)
要求学生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垂直地带性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属于水平三的答案。
答案四:新疆伊犁河谷(那拉提草原)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谷地植被为草原,半山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有森林分布;在海拔更高的地区,降水减少,热量条件较差,森林不能生长。水分条件是“限制”,热量和水分是“障碍”。(8分)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是水平四的答案要求。
总之,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四个水平,为试题命制提供了明确要求和操作规范。从试题情境的设置、设问方式的选择到参考答案的制作,都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考试目的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新课标的要求得以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