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小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20王丽珺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家属形式内心

王丽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中,人们物质生活持续提升,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小儿科临床护理中表现也更为显著。小儿科护理中,患儿年龄较小,配合意识差,疼痛忍耐程度较低,因此治疗和护理中难度较大[1]。对患儿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提升其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十分重要。有分析认为,对患儿进行多形式的心理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作用十分有效。现主要研究我院收治的小儿科患者131例,分析采用多形式的心理护理时的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儿131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1~5岁,平均(3.74±0.51)岁,病程5~9d,平均(7.25±1.12)d;观察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2~6岁,平均(3.50±0.70)岁,病程4~10d,平均(8.02±1.20)d。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所有护理遵医嘱进行操作,依照患儿临床症状采取对应的护理错输。

观察组患儿进行多形式心理干预,首先进行基础性护理,之后进行放松式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进行示范,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按摩,共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按摩,头、肩、面、颈。第二步,为患儿按摩双臂、胸、手,第三步,进行脚掌、小腿、后背按摩。按摩时间控制在20min,帮助其获得舒适感。治疗过程中全程为患儿播放音乐或喜欢的喜剧节目转移其注意力。对患儿有生理不适时则辅助采用深呼吸训练约25min.也可采用玩具导入法或游戏法确保患儿得到放松,心情愉快进行治疗。

引导式心理干预:此种干预措施主要为引导患儿进行情绪控制,主要方式为以护理中较为配合的患儿为其它患儿的榜样,为患儿灌输控制情绪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以及减轻父母压力的想法。引导过程中可进行和患儿进行肢体接触,减轻其内心恐惧。护理人员可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讲解患儿不良行为,辨别危险信号,告知患儿父母出现危险立即报告。

激励式心理干预:护理过程中要多进行诱导,有意识拉近和患儿之间的距离。出现困难后鼓励患儿勇于战胜困难,不畏艰苦。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依据患儿喜好,采用小红花的形式鼓励患儿。对患儿微小的进步要当众表扬,激励其持续前进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中的配合情况,配合中主要分为积极配合、配合度一般,配合度差主要为出现哭闹挣扎等情况。配合度=积极配合度+一般配合度。(2)疾病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各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有显著减轻趋势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显示或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3)患儿家属焦虑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测评,其中共15项,每项0~4分,总分为60分,焦虑程度越严重得分越高,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护理后1d,护理后2d,患儿家属焦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131例患儿的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3.0软件内分析,其中患儿配合情况和治疗情况用%的形式表示,以x2的方式检验;患儿家属焦虑程度采用(±s)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配合情况

观察组患儿治疗配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儿配合情况(n,%)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儿治疗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n,%)

2.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焦虑情况

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后1d,2d焦虑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焦虑情况(±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焦虑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1d 护理后2d对照组 65 52±2.35 45±3.19 41±2.95观察组 66 52±2.24 40±3.06 35±1.42 T 0.000 9.156 14.867 P 0.500 0.000 0.000

3 讨 论

小儿科患儿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生理行为上的刺激同时也会受到心理因素刺激造成持续性疼痛[2]。对疼痛的感知不仅会受到疾病程度和年龄、发育等程度影响同时也和患儿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水平有重要关系[3]。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因此会受到有限知识水平以及不良心理状况刺激,进而产生强烈过激情绪,影响其正常生活,长期处于恶劣心境进而提升疾病感染情况。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会干扰患儿下丘脑-肾上腺皮质轴调节,从而使得患儿视丘神经分泌过程中受到抑制,持续减少变态反应中的糖皮质激素。同时由于此种反应对疾病恢复十分不利,甚至会加重疾病进程。为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心理疾病[4]。多形式心理干预在缓解患儿身心疾病上效果显著。多形式心理干预为常规护理基础上多样化心理干预,整合各种心理护理方式,为患儿和其家属提供有效护理。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于治疗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为患儿进行采用多形式心理护理在提升患儿治疗情况上效果显著。为患儿进行护理中,采用按摩的方式可放松全身肌肉,提升患儿舒适度,因此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会更为顺利,且可提升患儿内心安全感。对比发现,对照组患儿家属在护理后各时间段焦虑程度评分多高于观察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为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家属内心的焦虑感,从而可为治疗提供良好的家属支持,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可知,观察组患儿的积极配合例数和一般配合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可知,在采用多形式心理护理后,患儿配合度有显著提升。此种护理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显著,得到患儿喜爱[5]。综合分析可知,采用多形式心理护理中,重视诱导性,播放音乐的方式放松患儿心情,同时为其讲解控制情况的重要性也可提升患儿自身重视程度。为患儿进行引导式护理和激励式护理时,通过和患儿进行肢体接触可显著提升其内心安全感[6]。同时多鼓励患儿,出现进步即立即进行奖励可显著提升患儿荣誉感,进而更加原因配合进行治疗[7]。治疗过程中多数患儿为内心恐惧,进而出现哭闹问题,为其树立榜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内心恐惧,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为小儿科患儿进行多形式心理护理,在提升患儿配合度、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属内心焦虑程度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家属形式内心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小议过去进行时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