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分层模式用于小儿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04-20李虹霖高丽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满意率分层骨折

胡 芳,李虹霖*,高丽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随着意外损伤因素增加,小儿骨折发生率逐渐增加,疼痛为骨折以及术后常见症状,而且因小儿意志力差,疼痛容易导致患儿躁动、哭闹等,影响患儿治疗以及护理的顺利进行,不利于骨折早期愈合[1]。因此,骨科疼痛控制是儿科骨折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或缓解患儿骨折疼痛。本次研究中,临床提出将疼痛护理分层模式应用于小儿骨折护理中,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我院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儿,经X线确诊为骨折,且需实施小夹板外固定术、手法牵引,排除合并精神异常、骨折手术内固定、不配合研究者。

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6-14岁,平均年龄为(8.2±1.2)岁,骨折部位:跟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25例,掌指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8例,锁骨骨折5例;观察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为7-15岁,平均年龄为(8.0±1.3)岁,骨折部位:跟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22例,掌指骨骨折13例,尺桡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统计结果数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护理,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加强患儿家长疼痛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确疼痛在术后比较常见,有利于保持患儿心态平衡,若患儿发生疼痛时,给予鼓励安慰,并让患儿尽量忍耐,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观察组予以疼痛护理分层模式,具体内容为:①疼痛评估,并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小儿入院后,需对患儿的病理资料仔细查阅,明确患儿受伤原因、健康状况以及体征特点,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疼痛程度配备护理人员,重度患儿1例配备1名护理人员,中度患儿1.5名配备1名护理人员,轻度患儿2名配备1名护理人员。②心理护理干预:疼痛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还与患儿以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关,护理人员应主动对患儿表示关心,观察外固定后患肢末梢血液,避免因外固定过紧,而导致神经受压过紧,引发患者疼痛,并给予患儿安慰。③疼痛护理培训,开展护理分层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骨折病情的了解,根据护理人员的工龄、职称弹性排班,给予不同层次患儿全面的护理服务;④药物干预,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术后镇痛药物,轻微疼痛者应用非阿片类联合心理支持、物理治疗,中度疼痛可在轻度疼痛基础上,间断用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者需在中度用药基础上,结合缓释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药物。⑤多模式镇痛:特色护理:根据患儿身体情况,采用耳穴压豆、外敷消瘀止痛膏等方法;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可通过热敷、按摩患儿患肢,引导患儿患肢被动运动,促末梢血液循环,减轻肿痛及疼痛,若疼痛严重者,可结合疼痛药物干预;音乐疗法:指导患儿家长通过手机或电脑视频,播放患儿喜欢的游戏或音乐,转移患儿疼痛注意力,缓解因疼痛造成的治疗或护理不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护理前、护理后1d、2d、3d两组患者的颈部肌肉疼痛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2]进行评价:无痛0分,10分剧烈疼痛。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满分100分,评分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比较满意60-85分,非常满意>85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统计所有数据资料录入到SPSS20.0软件工具中,为方便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参数以均数方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

两组护理后的VSA评分与护理前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护理后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60例,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27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率为78.3%,观察组60例,非常满意40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为95.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x2=7.21,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

对照组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82.5±22.5)d、(245.0±29.5)d,观察组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05.5±14.5)d、(150.2±20.5)d,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22.282、20.441,P<0.05)。

3 讨 论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骨折发生率水平提高,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伤后会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自理能力,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同时骨折所造成的身体疼痛,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身体各项功能的早日恢复,预后效果不佳[3]。疼痛为患儿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而且疼痛会导致患儿出现不良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儿骨折早日愈合,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镇痛护理方法,缓解患儿疼痛,促骨折患儿病情早日康复,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疼痛分层护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通过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具有个性化护理方案,实施具有针对性、确切的护理干预,用于缓解患儿的疼痛[5]。疼痛护理效果体现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疼痛护理方案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护理效果,临床提出应树立正确的疼痛护理理念,重视疼痛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骨科疼痛护理培训,能够更好满足骨科患儿疼痛护理需求[6]。疼痛护理分层术前评估是护理实施基础,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这是疼痛分层护理实施关键。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实施后的VAS评分、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疼痛分层护理模式用于儿科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疼痛分层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护理培训、健康教育,让护理人员正确认知患儿疼痛,评估患儿疼痛,并将培训中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培训中,缓解患儿疼痛;结合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患儿疼痛,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7]。

综上所述,疼痛分层护理用于缓解骨折患儿的疼痛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促患者骨折早日愈合,恢复骨折负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满意率分层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