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护理
2019-04-20夏风华
夏风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此次研究通过对Ⅰ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饮食指导护理干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Ⅰ型糖尿病患者80例,在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0例。取针对性饮食指导护理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饮食护理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依从性及饮食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年龄为(40~75)岁之间,平均(62.2±1.9)岁,男26例,女14例,病程4~19.5年,平均(12.1±6.1)年;对照组年龄为(41~74)岁之间,平均(63.3±1.7)岁,男25例,女15例,病程4.5~20年,平均(12.5±6.2)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食物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含糖的甜食(低血糖除外)不宜使用,含糖多的蔬菜和水果、谷类、薯类、豆类等是含有碳水化合物[1]。谷物为主食尽量选择粗制品。豆类含植物性蛋白最高,禽肉、鱼虾蛋类、瘦肉类、畜肉是动物性蛋白主要来源。适当增加植物脂肪,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两餐间进食新鲜水果。
1.2.2 热量供给
患者体型通常偏瘦,需维持日常体力活动,并给予足够热量保证其发育及生长。每日所需总热卡按照标准体重及活动量计算。40岁以上者身高 (厘米)―100,以下身高 (厘米)―105。重体力劳动者40千卡以上,中度为35-40,轻度为30-35,轻度为25-30千卡[2]。
1.2.3 合理分配营养成分比例
坚持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其中脂肪占总热量20-25%,蛋白质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50-60%[3]。
1.2.4 食谱列举
要列举出适用于患者的有关食谱,便于将合理有效化的饮食方案制定出来,同时注重饮食的家庭及多样化,确保制定的方案符合患者经济供应条件,同时充分满足日常患者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热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依从性及饮食知识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30 统计学软件,经 Epidata 数据处理,分析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用t组间对比,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饮食结构依从性
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饮食结构依从性较为显著,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结构依从性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饮食结构依从性[n(%)]
2.2 对比干预后两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优良率33例(82.50%),观察组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40例(100.00%)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见2。
表2 对比干预后两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n(%)]
3 讨 论
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糖尿病,临床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伴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大多数l 型糖尿病是患者的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过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B 细胞遭到破坏是患者疾病主要特征,需应用胰岛素维持生命[4]。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饮食结构依从性较为显著,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结构依从性显著提升;相较于对照组优良率33例(82.50%),观察组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40例(100.00%)较为优异。
综上所述,针对Ⅰ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饮食指导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饮食结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