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早期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20陈永菊

关键词:冠脉成功率综合征

陈永菊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例,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n=11),女(n=15),年龄51~78(平均:67.2±7.4)岁。其中,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8例、其他8例。

研究组:男(n=16),女(n=10),年龄52~79(平均:68.3±4.5)岁。其中,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9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列入指标:(1)患者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首次发病患者,及时接受治疗。(3)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指标:(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源性休克。(3)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4)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相关检查、制定护理方案、健康指导。

研究组:早期干预:电话询问家属病情病史,指导家属自救,稳定家属情绪,若发生意外需及时联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病情,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及时与胸痛中心联系,确定是STEMI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后给予口服双抗血小板药物、尽早开通血管,立即进入胸痛绿色通道,根据情况,紧急情况下,绕行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缩短门球时间。如进入急诊室,急诊分诊护士5 min内评估患者病情,通知医院内心血管应急小组,再确定是否需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于自行来院的患者,分诊护士5 min内评估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送入胸痛中心,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半小时内完成口服双抗血小板药物,静脉采血后20分钟内完成血报告,需要采取PCI手术者,在吸氧、心电监护、携带除颤仪等,严格执行危重病人分级转运制度下,安全护送患者进入导管室,并做好交接。由于患者伴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消极情绪。降低并发症、死亡率。

对于非STEMI的ACS患者,尽早获得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告知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兴奋,保持大便通畅,需戒烟。鼓励早期运动耐量评估并制定个体化体力运动方案。病情较稳定的患者需每日50 min中度有氧训练如:快走等,每周坚持4日以上。饮食方面以容易消化食物为主。急性期后多食低盐低脂食物。

1.3 评价指标

(1)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应用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2)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复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3)对比患者监测指标水平:CRP(C-反应蛋白)、cTnT(肌钙蛋白T)、cTnI(肌钙蛋白I)、Mb(肌红蛋白)。

1.4 数据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t检验,组间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应用效果

研究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x2=6.58,P<0.05。

2.2 对比患者监测指标水平

研 究 组 CRP(16.25±1.58)、cTnT(0.41±0.11)、cTnI(1.84±0.12)、Mb指 标 水 平(12.48±2.06) 均低 于 对 照 组(22.69±1.74、0.69±0.14、2.61±0.22、22.35±1.88)(P<0.05),详见表1。

2.3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不良反应

研究组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15(25/26)、76.92%(20/26),x2=4.13,P=0.04。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4%(3/26)、38.46(10/26),x2=5.03,P=0.02。研究组救治成功率(96.15%)高于对照组(76.92%);并发症发生率(11.54%)低于对照组(38.46%)(P<0.05)。

表1 对比患者监测指标水平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凝血酶生成与血小板激活进而形成血栓[1]。现如今,急救能够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受伤时获得规范的、正确的急救。院前急救具有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分为出诊接诊、院外救治、安全转运等。ACS发病急,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救治则会引起死亡[2]。为降低死亡率,临床鼓励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进而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监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干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为患者抢救节约更多时间,简化了登记、挂号、缴费等过程,也是常规护理干预所不及[3]。其优势源于不同方面:缩短STEMI门球时间,缩短非STEMI患者获得药物时间与专业指导的时间。其次,对恶心心律失常尽早干预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再次,医务人员提供吸氧治疗并担架运输减轻耗氧量,防止错误自救方式。最后,便于制定抢救方案,节约抢救时间。当前,院前急救效果也受诸多因素影响等。患者入院后给予早日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稳定患者临床症状,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综合分析,早期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及早扩容、镇痛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冠脉成功率综合征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