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

2019-04-20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机呼吸衰竭

葛 艳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往往不单独发病,会合并呼吸衰竭等呼吸内科疾病,多类疾病合并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治疗[1]。本文研究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5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随后根据统计学科学分组法来将这5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无创呼吸治疗组,每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组的2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有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年龄为(61.25±5.23)岁,而在无创呼吸治疗组的2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有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61.31±5.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茶碱制剂、β2受体阻滞剂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祛痰剂等药物来对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以此来有效地达到解除痉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给予患者氧气治疗以及肠内外营养等方法[2]。

无创呼吸治疗组:对无创呼吸治疗组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首先对无创呼吸机参数进行设置,将吸气压设置为8~20 mmHg,氧流量设置为4~7 L/min,呼气压设置为4~12 mmHg,直至患者的病情稳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呼气压以及氧流量等参数进行调整,1次/d,每次控制的时间为8 h。

1.3 评判标准

由我院医师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等指标进行详细地记录,其中生理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呼吸频率(RR)等。

1.4 统计学处理

我院医师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等指标采取SPSS 20.0进行处理。

2 结 果

无创呼吸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无创呼吸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生理指标

3 讨 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临床上常常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切实地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且可以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3]。对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有效地进行机械扩张,从而维持与稳定体内酸碱平衡,最终达到调节机体内PH值的目的。本文选取了58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创呼吸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无创呼吸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机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